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13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13分)【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13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齐人也,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B.齐人固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也/览物之情,得无D.公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小题2:请从你学过的文言文中,再举一个例子,要求含有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词的古今意义。(3分)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小题5: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 A
小题2:略
小题3: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小题4:(1)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小题5: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句“坐”一为“犯罪”一同“座”;B句中“善”都为“擅长、善于”;C句中“异”都为“不同”;D句中“悲”都为“同情、怜悯”。
点评:本题不难,几个词是常见字词,比较容易判断。古文字词一词多义是很多的,变化比较复杂,要掌握一词多义,必须在学习里仔细了解字词在不同语言中的用法,归纳特点,加强记忆。小题2:
试题分析:从所学课文中选择熟悉的句子,比如《桃花源记》中有很多,“阡陌交通”“来此绝境”“率妻子邑人”等。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选择的范围大。此题的拟题比较好,不是提供例句让学生判断,而是让学生自己自由选句理解文言字词古今异义的知识,即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古文的记忆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判断。
小题3:
试题分析:阅读前后文内容,了解语境,推测句意,根据句意分析结构,将每层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短语划开。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平时在学习中对古文朗诵节奏的掌握不太好。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朗读,朗读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顿,学习时要多听教师的范读,听取老师对朗读停顿方法的指导。做此类题,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来判断朗读停顿,也是一种办法。一般来说,被陈述的主体(主语)和陈述的内容(谓语)之间要划分,如果句子很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
小题4:
试题分析:第一句要注意,古文是一字一义,“其实”,是两个字词,意为“它的果实”。“徒”意为“只是”。第二句注意词类的活用,“乐”为动词“喜好”,“哀”为动词“同情”,“贤”形容词名用,意为“贤能的人”,“不肖”意为“不幸”,“守”意为“掌管”,“本”意为“根本”。
点评:本题不难,句子的意思基本能看出来,把关键词译准确即可。翻译文言句子,最大的障碍,是字词含义的变化莫测,要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差异,这需要在学习中对古文字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古汉语的语言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小题5:
试题分析:第一文是写晏子机智善辩,勇于维护国家利益,第二文是写晏子关心百姓,关注民生。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内容简单,人物形象容易分析理解。人物的表情、行为、语言,在作品中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写的,作者用这些描写多方面地突出人物形象的特征,要学习多角度描写人物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盜,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鬼怪)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节选自《晏子春秋》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齐之辞者也(       )          ②其实味不同(        )
③夫灵山以石为身(       )       ④圣人非所与也(     )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3分)
例句:草木为发
A.吾欲辱之,何也?B.何都不闻消息
C.祠灵山D.虫蚁为兽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
小题5:齐大旱逾时,晏子为何再三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乙】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中(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及至)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猪声,猪被***声,出血声,爝(xún)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卖肉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新志·郭猫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字。(4分)
人有百手(       )                  ②几欲先(        )
③一友猫儿同至寓(        )            ④闻父呼其子曰(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②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小题3:【甲】文节选语段中口技表演者模拟了                 的场面,【乙】文郭猫儿表演的口技的主要内容是                         。(4分)
小题4:【甲】【乙】两选段都采用了          的手法,以此来表现                 (主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阅读文言文《乔山人弹琴》,完成小题。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 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③媪(ǎo):老妇人。 ④阕:止息,终了。 ⑤款扉:款,敲;扉,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2分)
禽寒鹘 凄:                       ②阕 既:              
小题2:用现代汉语下面的句子。(2分)
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
                                                                               
小题3:本文也采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小题4:乔山人对邻媪说:“不谓遇知音于此地。”你认为“邻媪”是乔山人的知音吗?请说说你的理由。(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小题1: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6个节气 。 (3分)
小题2: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连续的两句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题。(6分)
贫而有志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③视:眼光。④貌之君子:外貌高雅。⑤皮相之士:看重外表的人。
小题1:下列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皮相士也 当余从师也B.遂去不元方入门不
C.经纶世务 有披裘而薪D.何语姓字!不为外人道也
小题2:下列各句划线的“而”字与“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披裘薪者B.瞋目拂手言曰
C.足肤皲裂不知D.或置酒招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