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朝服衣冠: ②孰视之: ③皆以美于徐公: ④期年之后: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 。 ②能谤讥于市朝。 译文: 。 小题3:邹忌见了徐公后,又“窥镜而1刍视”“暮寝而思之”的行为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答: 。 小题4:阅读全文,说说齐国为什么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4分) 答: 。 |
答案
小题1:①朝服衣冠:穿戴 ②孰视之:通“熟”。缜密,仔细,周详 ③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④期年之后:一年 小题1:①译文:从这件事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②译文: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 小题1:(4分)头脑清醒、善于思考、精明能干、深谋远虑。 小题1:(4分)是因为邹忌以自己的实际例子,来告诫威王要虚心纳谏,对臣下友好,要赏罚分明,要亲近向自己提建议的人,远离光奉承自己的人,所以数月来提建议的人,宫中像集市一样。一年之后想提也提不出了。威王的虚心纳谏,是齐国战胜于朝廷的关键。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任选择两个作答,多选不给分)(2分) (1)屋舍俨然 俨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便要还家 要: (4)乃不知有汉 乃: 小题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3:.选段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 ,源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的一个成语是 。(2分) 小题4:.从选段中可以看出陶渊明所向往的是怎样的一种理想社会?(3分) 小题5:.渔人把桃花源中的秘密告诉了外人,对此你有何看法?(3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 小题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小题3:.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小题5:.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25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弟①,即焚所为文,益读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屐,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元章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缅,讽②使就吏禄。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时高邮申屠公炯,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炯至,即遣吏以自通。元章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炯既重王公,且奇其为人,进谒礼益恭。以白于其大尹宋公子章,具书币,制冠服,俱造其庐以请。元章为之强起,入黉③舍,讲授岁余。会他官礼待不如意,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选自《历代笔记小说选》) [注]:①弟:“第”,科举时代士人应试合格。②讽:婉言相劝。③黉:古代的学校。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尝一试进士举不弟 尝( ) 会他官礼待不如意 会:(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2分) 乃为书谢申屠公,东游吴。 小题3:.请以选文所举之例,分析王冕这一人物形象。(4分) |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2-15题。(共8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另有作“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①其根本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②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③,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④乎?人君当⑤神器⑥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注】①固:使……稳固。②浚(jùn):疏通,深挖。③下愚:愚蠢。④明哲:这里指聪明的人。⑤当:主持,掌握。⑥神器:这里指国家。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曾( ) (2)臣闻求木之长者 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2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2)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 小题3:.【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甲】文还采用了 的表达方式。(2分) 小题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居安思危”的思想。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8-13题。(共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余为儿童时,闻山游者说峡山寺,难为俦①远地,尝以为无缘能来。及兹获游,周历五峰,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有其故焉。 于灵鹫寺时,述诸山居之所长,而未言其所不足。如虎丘之剑池不流,天竺之石桥下无泉,麓山之力不副天 奇 ,灵鹫拥前山,不可视远,峡山亦少平地,泉出山,无所潭。 乃知物之全能,难也。况求友择人而欲责全耶?去其所阙,用其所长,则大小之材无遗,致天下於治平②也,弗难矣 【注释】①俦(chóu):伴侣,此处用作动词,结伴同游。②治平:政治修明,社会安定。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去国怀乡 去() | B.至若春和景明 景() | C.然后知峡山之名于世 名() | D.去其所阙阙() |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至则无可用 | B.不以物喜/皆以美于徐公 | C.而未言其所不足/学而不思则罔 | D.有其故焉/且焉置土石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小题4:.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的句子。(3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 小题5:.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甲文先写登岳阳楼所见的自然风光,接着写“迁客***人”的览物之情,景不同,情亦不同,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比。 | B.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 C.乙文中,作者通过写童年时听旁人的讲述,从正面表现了峡山寺的美景。 | D.乙文是一篇借题发挥之作,写峡山寺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议论。 | 小题6:.【甲】【乙】两文表达的主旨虽不同,但都会给人一定的启发,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