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  ▲  ) (2)小惠未徧           (   ▲  )
(3)忠之属也   (  ▲  ) (4)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  ▲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君人者,以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B.桓公仰而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乃入见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则请从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分)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分)
                     ▲                           
(3)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2分)
                     ▲                           
小题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3分)
                                   ▲                                         
                                   ▲                                         
答案
小题1:(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3)类;(4)做(当)君主,給……做(当)君主(每空1分,共4分)  
小题1:A(3分)  
小题1:(1)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2)
(3)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2分)
小题1:.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观点1分,结合选文分析,语言连贯2分。共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文学名著(3分)
《战国策》是一部     ①  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 ② 根据战国史书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  ③      的描写。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_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
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每有会意   ▲   (2)性嗜酒   ▲    
(3)期在必醉   ▲   (4)既醉而退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B.其如土石何
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小题4:五柳先生“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辍耳   ▲      
(3)外皆严装已毕   ▲   (4)上尝得佳鹞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小题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小题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小题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          ②阖户启箧取书  (    )
③卒用其人(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子。(3分)
                                                                   
小题3:.你知道《论语》这本著作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
深一句。(2分)
历史人物:                   。《论语》名句                       
小题4:.【甲】文主要写了赵普哪两方面的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