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跋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跋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跋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而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不改则累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  ①人非上智,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则  ①惰慢骄,孝敬衰焉   ②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C.以  ①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于  ①戒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有过错(犯错误)
      (2)连累,损害
2.C
3.(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
4.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加粗的字:
(1)齐人也,坐______________
(2)吏二缚一人王____________
(3)其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
(4)今民生长齐不盗___________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齐人固善盗乎?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用什么方法回击楚王的?从中可看出晏子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在横线上填写课文原句。
2、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 一食尽粟一石:(    )      
(2)策之不以其: (    )           
(3) 求其能千里也:(     )                                                                                     
3、文中的伯乐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马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  “食马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语句有两处,请写出: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暗示封建统治者既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   ,致使大批人才终于埋没。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日:“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取白衫且止:_______________
(2)觉其故:_______________
(3)奴以米酒: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一行遵法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前后济之约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九十二异僧六》)
  【注释】①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学家。    ②姥:对老年妇人的尊称。 ③狱未具:判决还没有下来。 ④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形状如戟。  
1.下面的解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给划线的句子中的“谢”选择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认错;道歉;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
②辞去官职;推辞。《后汉书·鲁恭传》:“郡数以礼请,不肯应。”
③拒绝。“年二十七,始大发愤,其素所往来少年。”(欧阳修)
④辞别;离开。郭璞《游仙》:“高蹈风尘外,长揖夷齐。”
⑤告;问。《陌上桑》:“使君罗敷,宁可共载不?”
⑥感谢;酬谢。《汉书张列传》:“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
⑦衰退;凋谢;死亡。李山甫《落花》:“落魄东风不借春,吹开吹两何因。”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前后之约数十万(                     )             
未几,王姥儿犯杀人(                          )           
3.翻译下列句子。  
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文中的一行,受老妇人之恩惠,却没有报答,他的做法正确吗?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链接,结合上文的感受,说说你受到的启示。
  【相关链接】北宋包拯在《家训》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贪污及其他非法所有)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祖坟)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刻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选自《包拯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本文,回答1-5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1、第一段第一句,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表明自己出身低微。    
B.表明自己自食其力。
C.表明自己不求功名。     
D.表明自己只求活命。
2、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
A.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似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C.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第二段,作者指出“出师”的战略目标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一段文字中,作者先叙述________________, 然后着重叙述先帝________________一事,最后概括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面这两段文字,作者表达的目的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