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理解。 |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皆尽然。 1、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加标点的位置。 于 是 退 而 疾 耕 疾 耕 则 家 富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2、翻译下列句子。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于 是 退 而 疾 耕 / 疾 耕 则 家 富 / 家 富 则 市 得 良 犬 2、莫非想让我集中精力在耕田上,等有了收入再买好的狗吗? 3、(1)人在遇到困境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2)想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做好充足的准备。 (3)有了问题,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有效地解决。 (4)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不能目光短浅。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
举一反三
阅读,回答问题。 |
马说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 B.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有时 C.才美不外见 见:通“ 现 ”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较下列各组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伯乐不常有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B.虽有千里之能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称也 D.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选出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B.鸣之而不解其意——听马的鸣叫却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C.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它却不能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 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它将和平常的马一样难以得。 5.填空: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被人发现,完全可以 (填相关成语),把自己的才华积极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也应 (填相关成语)正确识别、选拔和任用人才。 |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各题。 |
[甲]三峡 |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乙] 《与朱元思书》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沿溯阻绝( ) (2)猛浪若奔( ) (3)故渔者歌曰( ) (4)经纶世务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甲、乙两文中所使用的通假字各1个,并写出其意思。 (1)甲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_______通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流的湍急,但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_,乙文侧重于写水流之____________;甲、乙两文都描写了难见天日之景,但着眼点却不同,甲文以“不见曦月”来突出_____________,乙文以“有时见日”来突出____________。 |
读《观沧海》,完成文后问题。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 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 《观沧海》是《步出夏 门行》中的一章,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_见称。 2、给下面加粗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观沧海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若出其里___________________ ⑦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_ ⑧歌以咏志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 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 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 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5、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 ,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 ,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
阅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
(一)五柳先生传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 |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注释:没没墨墨①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啜②:饮,喝;仄径③:狭窄的小路;适适然④: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 ”; 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亦不详其姓字 详: ②每有会意 会意: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 绝: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慰: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4.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陶渊明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只谈一点即可) |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
阎典史者,名应元,字丽亨。其先浙江绍兴人也。四世祖某为锦衣校尉,始家北直录①之通州,为通州人。应元起掾史,官京仓大使,崇祯十四年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②内地,将薄城。而会县令摄篆旁邑③,丞,簿选懦怖急④,男女奔窜。应元带刀鞑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贼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⑤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直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贼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 注释:①北直隶:今河北省地区。②阑人:擅自闯入。③摄篆旁邑:代管邻县政务。④选 (xǔn)懦怖急:怯懦恐惧。⑤行:商店。 1.与“始家北直隶之通州”中“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手长铲 B.吾上恐负朝廷 C.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D.未尝稍降辞色 2.对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薄(单薄)城 B.官(作官)京仓大使 C.然苦无械(机械) D.直(仅仅)取诸我 3.下列句中“从”的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 从我***贼护家室 B.臣尝从 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C.子路从而后 D.公子从车骑 4.下列各句中“诸”与“直取诸我”中“诸”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假诸人而后见 也 C.予观雁荡诸峰 D.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5.有关阎典史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阎典史的祖籍本不是通州,他四世 祖因为为官,才将家搬到通州。 B.由他出面组织抗贼,是因为县令不在当地,且丞、簿又怯懦恐俱。 C.当江盗逼近县城的时候,阎典史挺身而出,使用巧计,将敌击退。 D.大敌当前,阎典史不仅拿出自己的钱为大家购买军械,而且亲临前线,亲手***敌。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