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指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1)一牛数万斤(     )
(2)能出之者(     )
(3)去其土(     )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土(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里打捞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几乎,重达。(2)招募。(3)慢慢地。(4)装满,充实。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来,铁牛也被拉出来了。
3.怀丙和尚先用两艘大船装满了土,放到铁牛两边,系住铁牛,然后用一根大木头做成秤锤秤杆的形状,保持两船对铁牛的拉力平衡,然后慢慢地去掉两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铁牛拉出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2)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成语)___________的道理。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
(2)便还家                             要__________________
(3)之哭也                             子__________________
(4)政猛于虎也                      苛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一个字)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三峡》完成问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2)晴初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青翠竹 寒涧肃
C.哀转久绝 沿溯阻
D.湍绿潭 可以调
4.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点。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无与为乐者(     )
(2)怀民亦未(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少闲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叙事、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事),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景),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情),这是情之深者。
4.文中“闲人”指谁?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神醉:喝醉酒
C.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此:开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