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①陶宏景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①陶宏景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⑤,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①谢中书:谢征,字元度,曾为中书鸿胪,故称为“谢中书”。②陶宏景(453~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有《陶隐居集》。③五色:青、红、黄、白、黑。④时:季。⑤夕日:夕阳。颓:落山。⑥鳞:指代鱼。⑦欲界:佛教将众生所住的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欲界是食欲、色欲等特盛的众生所住的世界。⑧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⑨与:参与,置身其间,有游览欣赏之意。奇:指奇山异水。
1.这篇短文,文辞清丽,主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主要描绘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一日之美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本文和《与朱元思书》在写山水景色上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水之美
2.山川、高峰、云、清流、石壁、林、竹、雾、猿、鸟、夕日、沉鳞
3.①高山耸入云霄,清澈的流水可以见底。
   ②早晨的雾气快要消散了,猿猴和鸟儿不停地叫着。傍晚的太阳快要下山了,水里的鱼儿争着游来游去。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都是抓住山水景色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具体描绘,语言简洁、辞藻华丽,充满美感而富于含蕴。二者都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后所写,可称双璧。不同点是《与朱元思书》先总写后分写,着重从视觉和听觉写景;本文则从不同时空层次进行描写,以静现动,以动见静。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为号焉
B.域民不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教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子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
(3)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
(4)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写了滁人游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粗词的含义。
然(   )        之者谁(  )   醉翁之不在(  )
之心而寓之酒也(  )   明变化者(  )  佳木而繁阴(  )
伛偻提携(  )       溪而渔(  )   杂然而前者(  )
2、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苍颜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一段划横线处按原文填上句子,从这句话中概括出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从哪些方面描绘醉翁亭的自然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3)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则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指代。
8、结尾部分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理想。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下列加粗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B.鸢飞戾天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
2.下列加粗字不是虚指的一项是(     )
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本文有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的,也有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请分别找出两方面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1)视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觉上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对富春江山水景物特点进行概括描写的语句是什么?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梅花为寒所——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岚色之妙——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负势竞,互相轩邈 ②横柯蔽,在昼犹昏
B.①猿则百叫无 ②月景尤为清
C.①夹岸高山,生寒树 ②在朝日始出
D.①梅花寒所勒 ②歌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和《与朱元思书》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