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委而去之(委:_________)(去:_________) ②亲戚畔之(畔:_________)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①委:放弃去:离开②畔:通”叛“,背叛 2.D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 ①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 ②译文: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就会归顺他。(意对即可) 5.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相关事例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③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④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⑤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 |
举一反三
阅读《秋水》选段,完成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望洋;___________ 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闻:___________ ③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穷: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语有之曰(之:代词,指代这种说法或这样的说法。)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与现代汉语“至于”用法相同。)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黑质而白章”两句中的“而‘”用法相同。 D、“河伯始旋其面目”中的“始”与“始吾弗信”中的“始”意思不一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伯对自己的认识前后发生的变化,给我们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 俨yǎn ①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2.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 ②既出,得其船:__________ ③醒能述以文者:__________(出自《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书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实是欲界之仙都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四时俱备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2.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辍耕之垄上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
私心 |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便要还家 B、每三公有所选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亦以此见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在位以贞白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文中“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伦说话办事从来都遵规守法,劝阻他这样的人每次都遭到他斥责并被撵走。 B.第五伦为官奉公尽节,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他生活恭谨,对人处事缺少宽容和变通,也没有威严的仪表举止,因此也被一些人看不起。 C.第五伦向他人言及“心不能忘”的心理及“退而安寝”、“竟夕不眠”的情形是为了说明自己连这些人之常情都可以摒弃。 D.文章写第五伦被别人看轻,更突出了他的可敬,写第五伦的“私心”,更显示出他的“无私”,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一个真实的奉公守节官员的形象。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