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答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答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

题型:贵州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鱼我所欲也》,按要求答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为妻妾之为之   奉:俸禄
B.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C.万钟于我何焉    加:益处,好处
D.是亦不可以乎    已:停止,放弃
2.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1)(有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问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语。
(1)树林阴 翳:_____________
(2)太守谁 谓: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语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臣。***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解释下面加粗词的词义。
⑴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机 变:____________
⑵子墨子之守有余    圉:____________
⑶在宋城上而待楚矣   寇:____________
***臣,不能绝也    虽: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输盘说“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时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注: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和”)两兄弟,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义兴人谓为三(   )
(2)实三横唯余其一(   )
(3)而处尤剧(   )
(4)亦何忧令名不邪(   )
2、下列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蛟浮或没    以为死,或以为亡
B、乡里所患    不足外人道也
C、且人患志不立  甚矣,汝不惠
D、年已蹉跎不   可久居,乃记之
3、翻译下面句子。
且人患志之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用“/”给乙段中画线句断句。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词语。
(1)谗:(   )
(2)发:(   )
3.甲、乙两段文字的景物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分析甲段文字对阐明全文主旨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又何焉       间:____________
(2)小惠未       徧:____________
(3)战则请       从:____________
(4)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
B.非谓苍苍莽莽天也
C.长跪而谢
D.辍耕垄上
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