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有两虎争人斗者(而:____________)
    而有刺两虎之名(而:____________)
(2)管庄子将刺(之:____________)
    管与止(之: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______。还有______(至少写一个)。
4.故事中管与用什么方法去智杀两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表顺接“就” 表转折“却”
   (2)它们,指两虎 他,指管庄子
2.(1)老虎是凶猛的野兽,人是老虎的美好食物。
   (2)你等老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它,那么,这就是一次举动却同时得到两只老虎。
3.事半功倍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先是坐山观虎斗,等到大老虎咬死小老虎,大老虎受伤后再去刺杀大老虎,就可以一举两得。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咏雪
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写出两处描绘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情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出文中写作者心情感受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咏雪》,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谢太(  ) 雪(  ) 差可(  ) 柳(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翻译下列句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两个关于雪的比喻句。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1)友人巨伯日(  ) (2)吾今死矣,子可(  )
2.翻译下列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巨伯不肯离去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巨伯的行为感动了胡贼,从文中的哪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而深爱之(  )(2)即其言应诏(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琼以状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给皇上。
4.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