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悬牛首卖马肉 》,完成下面问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

阅读《悬牛首卖马肉 》,完成下面问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悬牛首卖马肉 》,完成下面问题。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国人尽之(  )   
B.公使吏禁之(  )   
C.悬牛首于门(  )
D.不月(  )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   
C.公使吏禁之
D.吾道一以贯之。
3.翻译“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探究。 
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穿
  B.指派
  C.如同
  D.超过
2.A
3.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的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4.A.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知错就改、善于纳谏。
  B.上行下效,凡事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皆生寒树:___________
  泠泠响:___________
  蝉则千不穷:___________
  青林翠竹,四俱备: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写到“高峰入云”,【甲】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贾谊集》)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①宫妇左右莫不王 (  )
 ②臣知不如徐公美 (  )  
 ③孙叔敖楚令尹 (  )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也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桃花源记》,完成下面问题。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③寻所志(  );
 ④病终(  );
2、用现代汉语写出的意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②③两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外桃源”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解释,试解释它的意思。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世外桃源】(提示:答题不超过100字,故事情节须根据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但不能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注释:⑴陶侃:东晋人,官至大将军。 ⑵何为:即“为何”,做什么。 ⑶云:说。 ⑷聊:随便。 ⑸不田:不种田。 ⑹戏贼:损害、糟蹋。 ⑺执:抓起来。 ⑻勤于农植:勤劳耕种。 ⑼给:富裕。 ⑽恭:谨慎。 ⑾敛膝危坐:端端正正地坐着。 ⑿军府:将军府。⒀检摄无遗:检查管理,没有遗漏。 ⒁大禹:古代治水英雄,圣明君主。 ⒂众人:普通人。⒃逸游荒醉:吃喝玩乐。 ⒄闻:留名。 ⒅自弃:自己糟蹋自己。  ——(选自《晋书》和《资智通鉴》)
1、用简要的话概括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说说陶侃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文学家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驴不胜怒,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上海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