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日:“鸡肋!鸡肋!”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日:“公何收拾行装?”修日:“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悖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悖问其故。悖日:“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召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日:“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丕知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日:“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叱日:“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日:“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日:“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之。修死年三十四岁。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此句反映了曹操怎样的心理? 2.“鸡肋”本是曹操随口说出的口号,但杨修却马上收拾行装,这表现出杨修怎样的性格? 3.曹植与杨修关系甚好,选文中能看出杨修为曹植作了几件事?从这几件事可看出杨修有什么性格特点?同时也看出曹操对杨修什么态度? 4.选文中写了杨修被***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 5.历史对曹操评价众说纷纭,世称“奸雄”。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
答案
1.写出曹操进退维谷的矛盾心理。 2.表现了杨修聪明过人,能猜透曹操心思。 3.三件事分别是告发吴质却反遭诬告、教植斩门吏、替植作答教。 这三件事都表现出杨修才智过人。 曹操对杨修深恶痛疾。 4.杨修才智过人、恃才放旷。 曹操刚愎自由、阴险奸诈。 5.“略”(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
举一反三
公输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之。” 公输盘不曰。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少而***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指出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 ] |
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3.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4.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德天时者矣。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 |
[ ]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 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划线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 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主要是列举事实来证明观点。 D.第四段更进一步论述了“人和”的实质。 |
鱼我所欲也 |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 |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 B.与:呼尔而手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 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 |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身:乡为身死而不受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3.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乞人不屑( ) ②于我何加( ) ③失其本心( ) ④行道之人(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5.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是_____________。 6.这一段文字所证明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划线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 |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2.下面划线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 ] |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3.下列划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4.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 |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6.邹忌是怎样巧妙地说服齐王纳谏除蔽的?你认为邹忌成功地说服齐王的原因是什么? 7.齐王接受邹忌的劝谏后,齐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8.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
愚公移山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填写。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 ③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都曾提出质疑,但问话的语气和目的不同: ①其妻 ②智叟 3.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
[ ] |
A.止:笑而止之 止增笑耳 B.何:何苦而不平 何以战 C.可:固不可彻 是亦不可以已呼 D.固: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4.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 ] |
A.甚:甚矣,汝之不惠 君美甚 B.曾:曾不若蠕妻弱子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D.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 5.文段详写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其主要目的是 |
[ ] |
A.通过对比,表现了愚公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对移山的坚定信念。 B.通过对比,更能表现出愚公的大智若愚,智叟的极愚极蠢。 C.通过衬托,更能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突出对人力无穷的深刻认识。 D.通过衬托,更能表现智叟的见识短浅,鼠目寸光。 6.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 甚矣,汝之不惠。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