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下列各题。(共13分)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
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小题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仙台学医呢?(2分)
小题2:文中写到一位日本职员先生对鲁迅住处的关心,请你说一说,鲁迅心中感受到的“好意”是什么?句中的两个“几次三番”是否可以去掉一个?(3分)
小题3: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分别说一说,“我”为什么吃惊、不安和感激?(3分)
小题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加点的词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用15个字以内的一句话)(2分)
小题5:阅读本部分内容后,你从中感受到藤野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
答案

小题1: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
小题1:鲁迅心中感受到的是日本职员对他人格的尊重,也感受到他对中国人的尊重(二者说出其一即可)两个“几次三番”连用强调意味,如果删掉一个,就难以突出和强调这位职员对鲁迅那种发自肺腑的执著的关心和尊重。
小题1:“我”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由于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热情关心。
小题1:先生每星期都为“我”添改讲义。
小题1:藤野先生具有生活俭朴、对工作认真负责、非常关心“我”这样一个中国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等优秀品质。
解析
(1)本小题重在理解文章片段的内容和结构的作用考点,这里可根据文章行文线索,理解作者离开东京的原因即是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的丑态,表明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这里重在理解文章章节内容上的作用;(2)这里是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及理解修辞作用考点。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理解反复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这里的修辞突出和强调这位职员对鲁迅那种发自肺腑的执著的关心和尊重。(3):这里考查对原文内容信息的筛选和提炼。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结合语境理解藤野先生认真修改讲义对我的关心(4)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5)这是对文章中心主题的考查。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学生研读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4件小事,总结文章中心主题。
举一反三
阅读提升(22分)
(一)(12分)
对“马虎”不能马虎
吉斯·佩里先生是小浪底建管局聘请的加拿大专家,1997年小浪底截流时,我采访过他。
我问:“你对中国工人怎么评价?”
他沉吟半响,操着生硬的汉语说:“马马虎虎。”
我惊问其详,他给我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次,他到工地巡视,见几名中国工人拧螺钉时不认真,便提出劝告。可这些工人呢,仍是噌噌几下就完事。无奈,年逾六旬的他,自己上街买了一套工具,爬上30多米高的脚手架,把数百个螺钉重新紧了一遍。另一次,中国某施工队清理施工现场时,水洼里散落的几块石头无人拾,他告诉队长:这会影响车辆通行。可队长不以为然。没办法,又是他自己跳进水洼,把石头一块块捡了出来……
吉斯·佩里先生给我们这样的忠告:单个工程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马马虎虎成为一种习惯。你们要参与世界竞争,首先必须治愈“马虎病”。
吉斯·佩里先生的话,可谓苦口良药。稍一留心会发现,“马虎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小浪底,许多外商学到的第一句中国话就是“马马虎虎”。
----一名中国工人在施工中掉了4颗钉子,不久,中方收到了这样一封信函:浪费材料,索赔28万元。某施工现场有积水和淤泥,外商索赔200万元。
……
在小浪底,我曾参观过中外施工人员的居住区,同样是临时营地,老外的,从绿篱、草坪到小径、垃圾桶,一个个整齐划一。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每个卫生间地面的瓷砖,什么地方用直角,什么地方用圆角,几乎是从一个模子出来的,而中方的呢,院子里,建筑材料、垃圾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屋里的景况就更别提了……
一个产品也好,一支队伍也罢,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什么?靠的就是质量!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不论你有多高的技能,不论你的产品有多高的科技含量,如果不是一丝不苟去做,不是一点一滴去努力,干什么都会走样。
那么,如何治愈“马虎病”呢?前些时,到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访,该公司开出了这样一张妙方:
欲治愈“马虎病”,首先,处理马虎事件时,来不得丝毫马虎。为方便职工,公司食堂备有餐巾纸。可不少职工揩完嘴后,老是将纸巾扔得满地都是。为此,公司做出决定:谁再随手乱扔纸巾,罚谁清扫一个星期食堂。一位新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被逮个正着。有人前来说情:“女孩子家嘛,就算了。”总经理李瑞师不为所动。嗨,这一招,还真灵!自此,随地丢纸现象绝迹。
作为领导,你想治愈单位的“马虎病”吗?那就试一试五凌公司的方子吧。
1、题目中的两个“马虎”各指什么?(2分)
答:                                                                    
2、为什么外商学的第一句话是“马马虎虎”? (2分)
答:                                                             
3、为什么说“可怕的是马马虎虎成为一种习惯”? (2分)
答:                                                                  
4、“而质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一个螺丝、一个焊点这样的细枝末节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针对此文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                                                                  
5、作者对湖南五凌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2分)
答:                                                                  
6、读罢此文,你有何想法?写出来。(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题。(共8分)
①书有许多种。有的明白晓畅,使人轻松;有的艰深晦涩,让人费解。而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
②与一般的书籍比较起来,“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是要经常在笔记本上记下大量困惑和疑问的书。读这种书的感受很费劲,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甲】
③读“磨脑子”的书,能够提高人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生物学告诉我们,人的智力是用进废退的。能否经常给自己出难题,面对困难超越自我,本身就是一个人素质高下的集中表现。【乙】常读一览无余的书,会使原本聪慧的头脑退化。
④人的愉悦程度大抵与其付出的劳动量和劳动时间成正比。读“磨脑子”的书有点像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不花上吃奶的力气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惟其如此,它所带来的快乐才非同一般,它赐给我们的礼物才格外珍贵。【丙】
⑤俗话说,宁尝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磨脑子”的书正像鲜桃,而大量克隆的信息垃圾充其量只配叫做“烂杏”。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它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而变得神清气爽,心灵宁静。对于这样一种难得的体验,聪明人是不该长久疏远的。
⑥真正的读书人都有同感,好书一定要精读。一目十行的读法或许适合一般读物,但对于“磨脑子”的书绝不适宜。真正的好书甚至使我们有意放慢阅读速度,就像一个贪婪的孩子舍不得一口吃完手中的糖果一样。
⑦要真正读一本“磨脑子”的书,还要学会适当地拒绝。著名作家李敖先生夜晚从不看电视,全用来阅读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老书”。拒绝,还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足球的热闹,晚会的热闹,酣睡的香甜,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
小题1:阅读文章,说说为什么“真正值得我们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4分)
答:     
小题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燕雀安于暖巢,只有雄鹰才能在风雨中翱翔。
②上珠穆朗玛峰岂是随便踏上哪个土包儿可以比拟的?
③吃现成的肉当然好,但终究不如啃骨头来得有劲。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小题3:文章第⑦段列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15个字)(1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苦乐年华是职业生涯第二定律》,完成下列各题。(共8分)
苦乐年华是职业生涯第二定律
史宪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东西不是最好的选择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到爱好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到能乐在其中的范围。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本质,乐在其中是根本。所谓乐在其中就是别人看他在吃苦,而他自己却感到十分快乐。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的东西”不是最好的选择范围,要进一步缩小到“爱好”的范围,再进一步缩小到能“乐在其中”的范围。
  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究其本质,“乐在其中”是根本。所谓“乐在其中”,就是别人看他在吃苦,而他自己却感到十分快乐。
  所以,我们把“苦乐年华”列为生涯规划的第二定律。
  ***乐于做教师,最终成为革命导师。基辛格乐于做会计,最终成为了美国会计——他象做会计那样算计着美国该不该从越南撤军——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美国的战略利益。亨利·福特乐于拆装机械,最终以生产流水线的强大优势缔造了汽车王国。
  怎么才算乐呢?著名的孔子学琴故事告诉我们:【甲】是知之,【乙】是好之,【丙】是乐之。所以,第二定律的第一推论是:获得知本是乐在其中的标准。
  把苦乐年华落实到具体的创业项目分析中,就是第二定律的第二推论:三环定位。
  分别画三个圈:自我所乐、市场所需、对手所苦,三个圈交集就是创业立项之地。
  你的所乐就是产品,客户所好就是市场,对手所苦就是对手因不能吃苦而逐步退出竞争。
  苦乐年华告诉我们,苦是乐的外包装,能吃得了那个苦,就能打开那个甜乐世界。所以,追求享乐的最佳方式是探求那种没有苦感的吃苦。
  知本主义时代,诞生了一个大行业——经验再造或称知识管理。
  在这个未来极大的就业与创业战场上,谁将如鱼得水?是那些乐于思想交互的人。
  乐于思想交互——不仅自己热爱思想,更热爱别人的思想。
  要知道,能够静心倾听、理解、分享别人的思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那些天生就爱听别人讲话,那些总是给下属充分发言机会的领导,那些总是关注领导意见的下属……,用别人的思想去指挥别人,这是新一代成功者最强大的秘密武器。
  
小题1:文章划线段落引用***、基辛格、亨利·福特三个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0个字)(3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出“在这个未来极大的就业与创业战场上,谁将如鱼得水?是那些乐于思想交互的人。”的理由。(用原文回答,不超过30字)(3分)
答:                                           
小题3:将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2分)
熟练弹奏、魂识作者 、理解内涵。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意识比能力更重要》,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意识比能力更重要
①很多人认为,成功是要有许多先天能力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成功的最本质要素,不应该用能力来描述,因为任何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比如对创业者来说,不可能在创业前就具备成功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而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历练成长。能否尽快掌握这些“武艺”,关键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备获取这些能力的意识,而且在长期的创业历程中坚持这些意识。 
②当然,要把意识转变为能力,需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去提升改造自己。我一直认为,在宇宙自然大规律的框架下,特别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领域,有时是“意识决定存在”。有了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正如有了爱迪生才有电灯,有了艾菲尔才有艾菲尔铁塔,有了瓦特才有蒸汽机一样。正是因为他们都有那种努力探索的意识,所以当机遇到来,才不会错过。那么如何具有强烈的、积极提升改进的意识呢? 
③首先要有【甲】的意识。一般认为好的创业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遇呢?是那些习惯创造梦想的人。梦想会指引他去寻找、捕捉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恒久追求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一般都源于伟大的梦想。当微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进入21世纪后,微软又提出新的梦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伟大梦想的指引,是微软之所以成为伟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
④再则是有【乙】的意识。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
⑤另外要有【丙】的意识。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道路却不同。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成功的荣耀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和历程却千差万别。创业者的经历、环境、素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必须要靠当事人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开辟一方新天地。离开创新和创造,创业就是一句空话。 
⑥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不是他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而是要具备改变他人及环境的强大意志力和自信力,然后再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朝着一名成功者应有的素质与标准前进。因为,只有成功者有“心”,成功才可能降临。
(作者黄鸣,原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认为“意识比能力更重要”的原因。(2分)
答:                                                                            
小题2:第②段中列举爱迪生、艾菲尔、瓦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2分)
答: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学习新知、进取提升
②创造梦想、发现机遇
③突破陈规、创新创造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有删改)
梁衡
①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个名人,但没有谁能像诸葛亮这样引起人们长久不衰的怀念;中国大地上有无数座祠堂,但没有哪一座能像成都武侯祠这样,让人生出无限的崇敬、无尽的思考和深深的遗憾。
②武侯祠坐落在成都市区略偏南的闹市。两棵古榕为屏,一对古狮拱卫,当街一座朱红飞檐的庙门。进门是一庭院,满院绿树披道,杂花映目,一条五十米长的甬道直达二门,路两侧各有唐代、明代的古碑一座。这绿阴的清凉和古碑的幽远先教你有一种感情的准备,我们将去造访一位一千七百年前的哲人。
③成都最早建祠是在西晋,以后多有变迁。先是武侯祠与刘备庙毗邻,诸葛祠前香火旺,刘备庙前车马稀。到清康熙年间,改建为君臣合庙,刘备殿在前,诸葛亮殿在后,并正名为昭烈庙(刘备谥号昭烈帝)。但是朝朝代代,人们总是称它为武侯祠,直到今天。
④诸葛亮殿,殿柱矗立,贯大地正气,殿门前敞,容万年之情。诸葛亮端坐在正中的龛(kān)台上,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正凝神沉思。往事越千年,历史的风尘不能掩遮他聪慧的目光,墙外车马的喧闹也不能把他从沉思中唤醒。殿的左右两壁书着他的两篇名文,左为《隆中对》,条分缕析,         (甲);右为《出师表》,慷慨陈词,       (乙)。透过他深沉的目光,看到他a在国乱家丧之时,布衣粗茶,耕读山中,心系天下;b初出茅庐,羽扇轻轻一挥,八十万曹兵灰飞烟灭;c看到他在斩马谡时那一滴难言的浊泪;d看到他在向后主自报家产时那一颗坦然无私的心。
⑤一千七百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诸葛亮殿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字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一千七百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亮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为一种民族魂。
⑥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对诸葛亮倍觉亲切。在他的一生中,诸葛亮实践自己做人的规范,尝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努力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从而得到永恒。
小题1:阅读文段④,将下面两句话,放回原处(只填序号)。(2分)
A痛表一颗忧国忧民心     B预知数十年后天下事
甲:        乙:        
小题2:文段③交待武侯祠变迁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小题3:文段①中“深深的遗憾”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小题4:文段④中划线的句子,写了有关诸葛亮的四件事,请用简洁的话分别说出四件事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品格。(4分)
答:a          b           c             d           
小题5:阅读文段⑤,结合“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的描写,说说你对“仿佛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的理解和评价(5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