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藤野先生》中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

阅读《藤野先生》中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藤野先生》中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小题1:(甲)文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2分)
A                                   B                        
小题2:(甲)段中的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2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选择正确的解释(    )2分
A.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B.对噪音特别反感。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小题4:(乙)段中“那一回”指的是                              2分
小题5:从(乙)中看“我的意见都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6: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以        为主,(乙)段以           为主。2分
答案

小题1:(1)日本所谓爱国青年(学生)    (2)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小题1:在医学院看电影时    弃医从文   
小题1:A
小题1:在医学院看电影时
小题1:因为中国人非常愚昧、落后。学习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思想状况。因此弃医从文。
小题1:记叙     议论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文段,回答下列问题(8分)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人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 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小题1:你知道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吗?请写出两部作品。(2分)
小题2:概括文段所描写的内容。(2分)
小题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本段对眼睛的描写很成功,你认为作者描写的成功之处是
                                                                   。(2分)
小题4:你是怎样理解“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桥叶的《最后一排》,回答下列问题(23分)
上小学时,我一直是个非常自卑的女孩子。因为丑,因为笨,因为脾气倔强性格孤僻和同学们合不来,因为不会乖言巧语察颜观色讨老师欢心。每次调座位,老师都把我安排到最后两排,而其实我个子很矮(班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成绩差的人坐在最后几排)。后来,我索性赌气似的主动要求老师把我和最后一排的一位男同学调换一下位置,固定地坐在最后一排去。“为什么?”老师平淡地问。“因为我眼睛好,他近视。”我没告诉老师,其实我是全班同学中视力最差的一个。坐在最后二排的几乎都是调皮的男同学,我和他们无话可说。想要听课却又看不清讲台的板书。所以每次上课,只是用眼睛呆滞地盯着黑板,做一些毫无意义的遐想。我从小就是个脑袋里充满怪念头的人。比如说:梅花为什么开在冬天?我能不能变成朵梅花?……
这样滥竽充数地混了半个学期。班主任调走了。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女教师。她红衬衣裙子,齐耳短发,模样甜甜的。不像个老师,倒很像我的表姐。当然远没有我表姐那么亲切。
“我叫白明,倒着读就是‘明白’,也就是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她微笑着自我介绍。
我不屑地瞧着她。她真有那么大神通?她会知道我是近视眼吗?她会知道我不想坐最后一排却又倔着性子坐最后一排吗?她会知道……没想到过了几天,她竟真的注意到了我。
那天语文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做练习,我也假装做起来。其实我除了做些诗句,看图作文之类适合我胡乱发挥的题目外,其他的根本懒得做。正噙着笔胡思乱想,一只手伸过来抽走了我的练习册,我一惊,这才发现白老师已经站在了我身后。
“小脑瓜想什么哪?”她亲切地弹了弹我的脑壳。从未享受过如此“礼遇”的我禁不住心头一暖,但还是老老实实地趴在桌上,胆怯地听着她翻阅练习册的声音。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性的雷霆暴怒,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做的吗?”
“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儿们在树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她没有说话,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走上了讲台,以我的练习册为范本讲起了造句。那半个小时的时光是我上学以来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的时刻。我想我当时肯定有些晕眩和迷醉了。直到下课后同学们纷纷向我借练习册时,我才如梦初醒,惊慌失措地把练习册塞进书包里。……要是让同学们看见那上面大片大片的空白区,我该多丢人哪。
这天夜里,我把没做的题全部认认真真地补上了,通宵未眠。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在我身后停下又带着那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而愚蠢。我的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累积起受人尊重和宠爱的财富与可以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在我笨拙勤恳的努力下,我的各科成绩竟然很快进步起来。可由于眼睛近视看不清板书,便也给学习造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障碍。但我没有告诉白老师。我问自己:你有什么资格向老师提要求?
一天,她来到班里旁听数学课,因为没有课本,便和我坐在一起合看。等到做课堂练习时,她照例看着我做题。“这是7,不是1。……这是8,不是3……”她轻声纠正着:“怎么抄错这么多?你近视?” 我没有说话,眼泪竟大滴大滴落下来。  
日子慢慢地过去,终于有一天,白老师宣布进行语文测试,并郑重声明“前五名有奖”。一向对考试毫不在意的我也禁不住跃跃欲试,积极地忙碌起来。……就是不能得奖,最起码也要考得比以前好点儿啊。
公布成绩那一天终于来了。白老师评完卷纸,最后才公布分数:“第一名:乔小叶……”
天哪,我是第一名! 我被震住了。
“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不错,有个别同学进步很大,比如乔小叶。她坐在最后一排,眼睛还近视,可她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不但要奖给她前五名应得的奖品,还要再给她一份特别的奖励。张玉娟、姜春霞、陈庆龙、李明玉……你们几个站起来换一下座位,乔小叶!”
我站起来。
“这是你的位置。”她指着第一排中间的座位:“你今后就坐在这里。”
我懵懵懂懂地在那里坐下来。
“希望同学们向乔小叶学习。要知道,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
我的热泪汹涌而出。
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这许多年里我淡忘了很多人和事,但那最后一排的位置和白老师的笑容至今仍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我知道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她,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把我的生命和灵魂引向另一种暖度、亮度与高度的享受的人。
小题1:“我”自卑的原因是                                     , “我”“脾气倔强”体现在                .(2分)
小题2:新来的白明老师弹了弹我的脑壳,为什么还说是一种“礼遇”? (2分)    
小题3:“第一次感觉快乐和幸福”,通宵未眠认认真真地补上了作业,促使“我”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转变的原因是什么?(2分)  
外因:             (1分)内因:                        。(1分)
小题4:第14段中说“我”“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快乐”,为什么?
紧张的原因是:                                           
激动的原因是:                                            。   
惭愧的原因是:                                           。                                                                  
快乐的原因是:                                            。(4分)
小题5:文中说自己“自暴自弃”“虚荣和脆弱”,都是就座位而言的,认为“自暴自弃”是                     ;认为“虚荣”是                  ;认为“脆弱”是                    。(3分)
小题6:“我”认为“这样的学生,其实只能坐最后一排”和老师安排她坐在最后一排有什不同? (2分)     
小题7:老师让“我”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置,是不是也是执行着“班里不成文的规定”?说说你的理解.(2分)
小题8:“这世界上有最后一排的座位,但不会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使我“热泪汹涌而出”?(2分)
小题9:“这件事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使我“历历在目刻骨铭心”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10:如果将文题“坐在最后一排”改为“我的老师”,为什么会没有原文题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背影》中一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小题1:“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从文中看,“我”为什么要去?又为什么“只好让他去”?从“只好”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3分)
小题2:作者两次流泪,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2分)
小题3:父亲买好橘子,“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句中加点的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小题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父亲“回头”这一细节写得很好,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冬阳·童年·骆驼队
林海音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戴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小题1:围绕着“骆驼”这一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2分)
小题3:关于驼铃的作用,爸爸和“我”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爸爸为什么觉得“我”的想法更美些?(3分)
小题4:童年已经过去,但文章结尾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5:有人这样评价林海音的文章:“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字里行间。”本文也有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49分)
(一)(19分)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学生;用了多年的课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损了;院子里的胡桃树长高了;他亲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绕着窗口一直爬到屋顶了。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何况又听见他的妹妹在楼上走来走去收拾行李!他们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读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①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中画线处描写人物的两种方法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4分)
小题2:“使出全身的力量”“法兰西万岁”体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3: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3分)
小题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   )(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小题5: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兵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