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名  (1)大约我的出生与木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森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声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名  (1)大约我的出生与木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森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声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小名
  (1)大约我的出生与木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森儿。在“森儿、森儿”的呼唤声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森儿,森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2)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森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3)但妈妈终于还是改不了。
  (4)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忙着做饭,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我喊道:“妈妈,拿刀来!”
  (5)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森儿,小心点!”
  (6)“咦!你原来叫森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7)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耳根。
  (8)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9)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10)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道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11)分别的那一天,爸爸妈妈一起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着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12)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水。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13)“写信回来,森儿!”
  (14)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1.“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为什么“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0)段中说妈妈已学会了很有味道地叫我的大名,为何临别时脱口而出的却还是“森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名”在文中表达了妈妈对儿子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对父母当着外人的面称呼你的昵称,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为下文作铺垫,这也正是我两次对妈妈提出“别叫我小名”的原因。
2.随着年龄的增长,好象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3.因为最能表达母爱的是叫我小名。
4.最纯朴的母爱,同时也是母亲情感的流露。
5.为把自己的要求强加给母亲而感到后悔。
6.“略”。
(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倾斜翅膀的飞翔
  1889年5月25日,一位名叫西科斯基的男婴在俄国基辅降生,西科斯基的出生给父母原本贫困的家庭又加重了负担。西科斯基的父亲不得不再兼一份工作,身兼三职便意味着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每天天未亮便要出门,晚上很晚才能回家。西科斯基长到6岁的时候还认不出父亲的模样。西科斯基的母亲在带孩子的同时,还要帮助别人家洗衣服来贴补家用。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西科斯基的母亲外出揽活去了。年仅4岁的西科斯基一个人在火炉边玩,一不小心,便将炉火上滚烫的开水壶碰倒。致使他的双手严重烫伤。虽经治疗,但一双手掌却变了形,那一双向一边倾斜的手掌。从此成了西科斯基羞于见人的伤疤。
  西科斯基从一个开朗顽皮的孩子,变成了一个自卑而脆弱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双目无神地望着天空中飞过的鸟儿发呆,也许只有天上的飞鸟可以成为他倾诉心事的对象。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样才能让西科斯基变得快乐起来呢?一天,西科斯基的母亲从一个摊贩那里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玩具——竹蜻蜓,母亲希望这只竹蜻蜓能够给西科斯基带来一些快乐。西科斯基拿着竹蜻蜓,双手用力一搓竹蜻蜓的尾巴,竹蜻蜓的翅膀便飞速旋转起来,竹蜻蜓飞起来了。西科斯基终于笑了。
  母亲趁机鼓励西科斯基,你看,这只竹蜻蜓的翅膀多像你的双手啊,也一样是向一边倾斜的,但它不也飞起来了吗?西科斯基将竹蜻蜓拿在手上仔细地对比,他惊讶地发现,竹蜻蜓的翅膀跟他的手真的很像,竹蜻蜓能够用倾斜的翅膀飞翔,他为什么不能用那双倾斜的手来让自己的理想飞翔呢?
  从此,西科斯基真的迷上了飞翔事业。1908年,威尔伯·莱特驾机在巴黎做飞行表演,西科斯基有幸目睹了前辈们的英姿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动手制造“会飞的机器”的决心。1909年,他开始研制直升飞机。
  1939年9月14日,被儿时的梦想支撑了30年的西科斯基,身穿黑色西服,头戴鸭舌帽,爬进座舱,轻松地把一架直升飞机升到了空中。在高约二三米的地方,平稳地悬停了10秒钟之久,才轻巧地降落到地面。这在航空史上是崭新的一页,西科斯基成功地让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机升空了。经反复试飞,该飞机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具备了现代直升机的基本特点。
  在积累了无数经验教训后,西科斯基解决了最大的难题:直升机在空中打转儿的毛病。他巧妙地在机尾装上了一副垂直旋转的抗反作用力的小型旋翼——尾桨,终于使直升机飞上了天空。他就是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直升机的发明者——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斯基,世界著名飞机设计师及航空制造创始人之一。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有阳光的照耀也有风雨的侵袭。有的人在苦难面前退缩了,苦难便成了他的绊脚石,让他沉沦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苦难成了他抱怨一生,意志消沉的理由;有的人则不甘于沉寂,他总是能够在苦难中奋起,在苦难中寻找生命的价值,在挫折中发现机遇,于是,苦难变成了他前进的动力,最终获得了成功。也许,命运只给了你一双残疾的手,但是,只要心中有梦,你一样可以让理想自由飞翔。
                                                                                                       (选自《读者》2007年第18期)
1、本文简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作者成长岁月中的性格变化特点。
(   )→(   )→(   )
3、细读文中划线句子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网友读了这篇文章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下面选录两则,请你也跟着发一则帖子,别忘了给自己取一个富有个性的昵称哟!(不要用真实的姓名)
网友精彩发言
①帖子一:网友昵称【雨后惊虹】发帖时间【2007-10-2621:08】
内容:母亲的爱心加上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②帖子二:网友昵称【星光灿烂】发帖时间【2007-11-2810:18】
内容:母亲的不同寻常的举动,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成全了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就了一个梦想,造就了一个划时代的人才。
③帖子三:你的昵称【___________】发帖时间【2008-5-218: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仰望母亲 
  ①太阳很好。明晃晃地让春的气息四处弥散,宛若迷人的轻音乐。阳光下,我坐在小凳上洗衣服,母亲在一边给花木喂豆汁。
  ②母亲忽然说:“我听见收音杌里说了,现在,海葬好像每年只有一次……”
  ③我愣愣地看者母亲。
  ④母亲笑着,又说:“如果可以,你以后就给我报名海葬。要不,树葬也行。不过,找们这里好像没有树葬。”
  ⑤我不知该怎么接母亲的话茬。
  ⑥母亲又道:“真的,到时候,怎么省事就怎么做吧。”
  ⑦母亲82岁高龄了,跟她唯一的女儿交代身后之事,也是人之常情。事实上,母亲巳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⑧我放下满是泡沫的衣服,望者母亲的眼睛说:“妈……我答应你……我明白你的心思,你放心就是。不过你也是答应我,这话,诗你从此不要再说!千万,千万!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者!一定要健康地活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⑨母亲笑适:“好,好,我不说了,不说了。”
  ⑩我无法再看笑吟吟的母亲,急忙低头洗衣。我不想让母亲看见我的眼睛湿了。
  心思,早已不在洗衣了。
  罗受·加里写下《找的母亲独一无二》时,母亲早已离开了人问。他的记忆始于13岁时的清贫生活,青年时期陷身二战,是母亲的书信,使他穿过了二战的硝烟。但是苴到与母亲阴阳相隔,他才知道支撑起他生命的天宇的250封书信是母亲事先就写好的,才领悟到母亲的独一无二。
  而我,似乎打懂事起就明白,我所知晓的与我有关的每件事,无论寻常或不寻常,无论我喜欢或不喜欢,无一不是母亲独一无二的安排。我庆幸,我能够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就明白这一点。
  母亲一生坎坷,命运多舛。现在,80多牟的风风雨雨都已归于宁挣,归于平淡。养花走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年她还要到各处走走。她说,超山的唐梅宋梅是她最喜欢的。我想,她就走以这样的方式告诉找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母亲教了将近40年的书,做了无数为人知或不为人不知的善事;母亲的背驼了,头发白了,还“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时常教我要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任凭潮起潮涌。
  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旁静;知孝乐,仁孝寿”。母亲之智,智于水,母亲之仁,仁于山,所以我一直不敢轻易写母***。这样的母亲,我如何写得了。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递:“这里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每次读刭这里,心头蕞柔软的地方便蓦然一动。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有无数的爱意氯氩让我去联想,去感触。
  我停下手里的活,抬起头,含着泪,静静地望者她——我不符不仰望我的母亲。她还在为花木浇灌着,伛偻的身影在阳光里几近透明,已经不足1米50的个子显得蠃弱而又坚强。
  寻常的母亲,总会在一个又一个瞬间,让我猝不及防地流泪,让找不得不提笔写下一些文字,在我生命的年轮上,留下一些不寻常的刻痕。
                                                        (根据2008年3月7日《浙江日报》徐卫卫《仰望母亲》改写)
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妙处。
(1)母亲已不止一次如此平静地与我谈起这个话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外面的太阳,你一定要晴朗地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却有着无数个相通的母亲”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第②至第⑧段,请写出作者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后半部分写对母爱的感触,材料丰富,耐人寻味。请摘录其中的一条,分析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示例】
材料: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的话。
分析:运用这一材料,写由了作者与史铁生作品的情感共鸣,表现了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说说作者为什么用“仰望母亲”为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著名作家莫言的《母亲》一文,完成问题。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文有删改)
1、理解文中划横线句子“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段,对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请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开头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苹果皮
  ①那是30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奶奶,带来很多礼物,其中有两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我们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苹果,闻着那诱人的香气,一口一口地咽着口水。
  ②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奶奶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地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看见了。”
  ③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
  ④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齐声回答:“是给奶奶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奶奶的。你们奶奶已经80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
  ⑤我们在院子里玩了一会儿,哥哥说:“别玩了,咱们该做作业了。”我和哥哥走进屋里,看到妈妈站在奶奶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奶奶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机会多着哩,你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奶奶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啥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
  ⑥那天我们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出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
  ⑦“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
  ⑧我常常想起第一次吃苹果皮的往事,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多么难忘啊。
1、从文章前三段筛选出最能表现“我和哥哥”特别想吃苹果的三个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写作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两段对母子三人嚼苹果皮情景的描写,十分传神而富有情趣。请用简洁的语句回答哥哥为什么说“苹果皮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说“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了妈妈那美好的心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美好的心灵”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写“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请揣摩并写出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字数在40个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