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15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故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用“/”为文中划线句子标出停顿。(标4处,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行乱其所为(         )       (2)入则无法家士(         )
(3)而后     (         )             (4)于虑       (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小题4:根据对文段的理解填空。(5分)
(1)“是人”经历磨炼,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选用文中三个字来回答)(3分)
                
(2)本文议论围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容讲的主要是           两方面的问题。(2分)
答案

小题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小题2:⑴违背 ⑵通“弼”,辅佐 ⑶奋起,有所作为 ⑷通“横”,梗塞,不顺。
小题3:⑴(一个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⑵(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那么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
小题4:⑴改、作、喻 ⑵成才(人才、造就人才) 治国(国家、国家治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大致翻译一下句子,根据句意分析句子的结构,然后划分节奏。可以先将句子一分为二(在“也”字后划分),再对后半句继续划分节奏,注意“四字句”的特点。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熟悉的句子,句子的意思好理解。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可以根据句子有几层意思来划分,层与层之间划分;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划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要划分(有“之”取消句子独立性除外),长的短语,修饰限定部分与中心语之间要划分,多个修饰限定语之间不划。
小题2:
试题分析:按平时所学所记课文注释解释即可,注意通假字要写出相通字和词义。
点评:本题不难,基本是所学课文注释中字词,都是教师强调要记忆的字词。本题不难,学生对文本熟悉。理解古文字词,要在古汉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字生义,词性及用法的变化尤其要注意。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征:表现;色:脸色;发:发出;声:叹息声;然后;喻:了解。第二句,入:朝内;则:如果;法家:坚持法度的世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出:边境;无敌国:敌对的国家;外患:外来的战患;国:国家;恒:常常;亡:灭亡。
点评:本文虽然是所学课文,但这两句不太好翻译,要直译意译结合。翻译古文句子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小到大”,直接解释句中字语的意思,连成句,二是“由大到小”,把句子“回位”到原文中去,联系前后语言环境,先将大致的意思顺出来,然后再捉摸其中的字词含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改”,即通过改正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成为人才;“作”,即有所作为;“喻”,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而得到重用发挥自己的才干。“成才”与“治国”是有关系的,人才培养的目是为了“治国”。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难以找到文章的信息点得以提示。解答此类问题,还是要从文章中的句子入手,找到相关的文字段,反复阅读,体会文意,重点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其意作答。
举一反三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
小题1:给加线字注音并解释两个四字短语。
⑴犬牙互( )        ⑵浩浩汤( )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翻译: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       
小题3:著名电影配音演员、朗诵家童自荣先生曾朗诵《岳阳楼记》,原文的结尾只有一个“吾谁与归”,但他读了两次:第一次读得语调很轻,但语气很沉痛,而第二次却读得高亢悲壮,撼人心魄。
请你揣摩藏在原文句背后的意蕴评说他这样处理朗读的好处
小题4:假如你班要拍摄一部《小石潭记》的自然风光DV片,你作为摄像师,将如何忠实于原文运用好你的镜头语言怎么拍)?请说明
小题5:现在你假借“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请你用《岳阳楼记》、苏轼《水调歌头》中相关句子对他说几句劝慰的话
柳老先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陋室铭》),回答问题。(8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 有仙则(   )             ②无案牍之形(    )
小题2: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小题3:翻译(2分)
⑴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南阳诸葛芦,西蜀子云亭”作者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花落的声音 (12分)
张爱玲
①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②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③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④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⑤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⑥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⑦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⑧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小题1:赏析第一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小题2:文章依次写了四种不同类型的花落花谢方式,请分别简述其落花的不同特点。(4分)
                                                                              
小题3:“诗言志,文表情”,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抒写不一样的人生观?(3分)
                                                                              
小题4:作者说:“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根据文章,结合生活,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听到花落的声音?(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 峡(10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词(4分)
(1)略无处:          (2)沿溯阻绝:         
(3)多趣味:          (4)哀转久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小题3: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      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2分)
小题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结合文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桑中生李(8分)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择》)
【注】①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②豚(tún):小猪。③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一犬吠声”的省略,比喻众人随声传闻。④翕(xī):集聚。赫:盛貌。⑤滂沱(pāng tuó):形容酒肉多而不断。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4分)
(1)见惊云:               (2)见空桑中有土:               
(3)植种:                 (4)余浆溉灌: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