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20分)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文】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醵出财物而免于***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注释】①醵(jù):凑钱,集资 ②手滑:做惯了某种事。这里指皇帝轻易***臣子。 《范仲淹圣心解法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6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比夜彷徨绕床 ④弼愠曰:“方欲举法…… ⑤吾谁与归 ⑥知军晁仲约度不能御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的用法与“郡县兵械足以战守”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B.何不试之以足? | C.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 D.卷石底以出 |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划线句断句,只限两处。(2分) 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⑵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 小题5:结合甲乙两文,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
答案
小题1:①探求 ②这里指心里活动(即两种心情) ③等到 ④含怒 怨恨⑤ 归依 ⑥考虑 小题1:C 小题1:事闻/朝廷大怒/富弼议欲诛仲约。 小题1:⑴那些忧国忧民之士,当他在朝廷做官时心里想的是黎民百姓,而当他流落于民间时则为想着如何为君主效力。(3分) ⑵郡县的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反而去贿赂,在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3分) 小题1:范仲淹忧国忧民、 深谋远虑、机智、为将来着想、顾全大局.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求 为 比 愠 度”都是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意思也较为明确,“归”也是重点注解的词语,不过要特别记忆一下,其意为“一道,归依”。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1:试题分析:例句中的“以”表目的,可译为“可以”,A为表原因的连词,B为介词,用。D为通假字。 点评:考查文言文的虚词,一般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平时我们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熟知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词不离句,理解文言虚词也是这样,把它放到句子里翻译翻译就感知出来了。这样才不至于死记硬背。 小题1:试题分析:首先要理解语句的意思,“事情传开以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这样分析之后,停顿也就出来了。 点评:句子的断句实际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的考查。画停顿时,首先要看一下句子是什么意思,根据句意把句子画开。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则”“ 而’等。“则”是连词,就的意思,“而”是连词,表转折,却,反而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范六丈圣人也。”这是对范仲淹的侧面描写,可见别人对他的评价很高。根据范仲淹在上文中的行动和语言,如“仲淹曰……仁宗乃释之”可知,此人能忧国忧民的人。“仲淹密告之曰……他日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可见是个机智,有远见的人。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
举一反三
阅读《童趣》,完成文后题目。(9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 ) (2)徐喷以烟 ( ) (3)见藐小之物 ( ) (4)果如鹤唳云端 (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我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
阅读朱自清的《春》节选,完成文后题目。(7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 )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 )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小题1: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春风的?(1分)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点? (2分) 小题2:这几段文字描绘了春景的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3: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 幼时记趣 ⑴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⑶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⑷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词语。(4分) ①明: ②强: ③壑: ④盖: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3:文中围绕“记趣”这一中心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
阅读《感悟春天》一文,完成题目。(20分) 感悟春天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的春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唐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沐浴春光,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是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小题1: 从第①段来看,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4分) 小题2: 读第①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3分) 小题3: 第②段最后说,“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小题4: 用一句话概括第③段的内容。 (2分) 小题5:第④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6:第④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字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4分) 小题7: 作者从春天里得到了怎样的人生感悟?(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恰当的是( )(2分)A.方(正)出神 | B.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 C.徐(慢慢地)喷以烟 | D.鞭打数十(鞭子)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驱之别院 |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C.以虫蚁为兽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D.学而时习之思而不学则殆 |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 B.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象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 C.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子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拟人的修辞手法。 | D.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 (2)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译: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