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15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出师表     (15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出师表     (15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5 分)
①不宜自菲薄(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耕于南阳(       )
④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     )
⑤以彰其(      )
小题2:翻译下句子。(4 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__________”。(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小题4:陆游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

小题1:①轻视,看不起。  ②痛心遗憾 。 ③亲自,亲身。 ④把 。 ⑤过失,过错。(5分)
小题1:①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②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4分)
小题1:内外异法 亲小人,远贤臣
小题1: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4分)
解析

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小题1: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如:“亲、远、所以、职分”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准。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小题1:这是文言文中内容理解考点。学生能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向陛下提出三条建议;出师伐魏等方面来进行理解作答。
举一反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2分)
(1)甚                       (2)答之                    
小题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4分)
(1)交通:古义:                 今义:                   
(2)妻子:古义:                 今义:                   
(3)绝境:古义:                 今义:                   
(4)无论:古义:                 今义: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4: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进行了描写?(3分)
小题5:你对文中“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如何理解?(2分)
小题6: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仿佛若有光(          )  ②屋舍俨然(            )  ③阡陌交通(          )
病终  (         )  5处处之(            )  6欣然往(         )
小题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词。
溪行  (      )       ⑵便还家(      )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4:下列“之”字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渔人甚异之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
小题5:如果让你长期住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不出来,你愿意吗?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文后题目。(9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三峡》)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1)沿溯阻绝                 (2)虽乘御风             
(3)上下一白                 (4)余饮三大白而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小题3: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13分)

零落
⑴当树在这个世界扎下根的时候,无论是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在黑夜里,在阳光下,没有啼哭,也没有欢喜。它的根在黑暗里所能感知的,是地的湿润、土的松软、泥的芳香。犹如孩子在母体里有着绝对的安全,有着适宜的温度。
⑵树从来不会选择它的出生地,高崖、沃土、石林、野地……只听凭天意。风是媒,在瞬间把它带到远方;鸟是信,无意中将种子从嘴角跌落。而土壤,则是它全部的信仰,生在里面,死亦在里面,从不挪移。种子是一种漂泊,而树是一种停留,一种执拗的安定。
⑶一粒树种破土而出,便见着了光,见着了温度,也见着了生命。树以光明为生,不在黑暗里行走。
⑷树不贪心,也不忧愁,它相信上天的眼睛,在它饥渴的时候,天会赐给它空气、雨水、阳光。树不慌忙,不夸张。树的生命,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一百年,它不能预测自己的生死。但它却淡定如水,安之若素。十天长出叶的,不会因为害怕无常的到来而在一天之间长出叶;花朵在一夜凋谢的,世间的一切热闹与恩宠也不能让它多留一分钟。它在每一刻都发挥着生命的极致,如夏花绚烂,如秋叶肃穆。
⑸树,独立于天地间,干净、磊落,不依恋繁华,不攀附权贵。它谦卑、真实、不做作。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和时节里,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长出自己的枝叶,从不嫌花朵无色,枝叶无香。无花果不羡慕牡丹的富丽堂皇,冬青也不妒忌桃李的繁花似锦。
⑹ 它明白,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它在世上仅存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每棵树的耳朵都听从自己心底发出的声音:“做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⑺人有情,树亦有格调。松柏之坚韧、银杏之清奇、垂柳之绮丽、樟之洁身自好、桃之艳丽、李之淡雅……一如尘世中人,各人守住各人的姿态。云淡风轻地在尘世中展开。
⑻树常被人杀戮,瘦弱矮小者成为柴禾,化为焦炭。亭亭玉立者,则沦为木材,树身遭钢锯横穿,斧头砍伐。树的气韵,至死不变。几百年前的家具,它的质地、气息是人所不能改变的,时光也难以腐蚀。
树是真正的隐者,树在枯山瘦水中,能年复一年地向上生长,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向着阳光安静地呼吸,直到枯萎、凋零,化为尘土。树被人移植到马路边、公园里,把它当成吸尘器,或是一种视觉观赏之物。树并不因此而愤怒,因为它的生命是埋在脚下的。即使只有一尺土壤,半寸阳光,也觉满足,一样发出赏心悦目的光辉。试看尘埃飞扬的闹市里,行色匆匆、愁眉不展的永远是人类。
⑽树是禅,身在尘嚣,心寄世外。
⑾树是正直而慈悲的。不管你来自何方,无论你春风得意还是落魄贫穷,那些绿叶满枝的树,都对你一样亲近、一样熨帖、一样眷顾、一样容纳。给你宁静,赐你淡泊。昨日的树如此,今日的树如此,明日的树依旧如此。
⑿ 树的善,一如既往。
⒀ 树,临风而语,沐雨而笑,恬于生而静于死。尘恬,则情不惑;死静,则神不移。故能与阴阳化而不易,从天地变而不移。
⒁当你辗转人世而浪迹天涯,当你疲于奔命而绝望恐慌,当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时,请停下来看立于尘世里却欣欣然向着阳光的树,你是否在刹那间泪流满面。
(选自 《思维与智慧》)
小题1:阅读1-6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树的优良品质。(3分)
小题2:请品析第⑼段画线的句子。(2分)
树是真正的隐者,树在枯山瘦水中,能年复一年地向上生长,春天发芽,秋天落叶,向着阳光安静地呼吸,直到枯萎、凋零,化为尘土。
小题3:请根据第(7)段的内容,仿写下列句子(2分)
例句:垂柳之绮丽,樟之洁身自好。
小题4:结合全文谈谈,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理想?(3分)
小题5:你最欣赏树的哪一种品质?这一种品质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发?请举例谈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节选)
【乙】芙蕖①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③。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④矣。迨⑤至菡萏⑥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节选)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 ②荷钱:初生的荷叶。 ③妍:美丽,好看。④逸致:情趣。  ⑤迨:等到。  ⑥菡萏:花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2分)
①日上妍(             )     ②花之既谢(          )
小题2: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3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小题3: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