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赤壁赋》选段,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注释】 ①既望:农历十六日。 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④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①念无与为者(              )     ②遂至承天寺(              )
③水波不 (              )     ④遗世独立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小题3:甲段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2分)
小题4:下列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段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段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答案

小题1:①没有与我一起快乐的人;    ②于是来到;③起,作;  ④超越尘世,独自存在。
小题1: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柏树的影子。②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小题1:(1)清风明月,泛舟江上,悠闲自在;(2)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共2分)
小题1:A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闲人如吾两人者”透露出作者乐观豁达的情绪。
举一反三
《桃花源记》(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2分 )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如外人              
小题2: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完成文后题目。(19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小题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句分别概括第三、第四段文字的内容。(2分)
小题2:第一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偷偷地”和“钻”用得好,为什么?(2分)
小题3:文中第二段是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作者分别从那几种感觉来描绘这幅美图?(至少找出2种)(4分)
        写出了花的             ;从       写出了花的                。                                             
小题4:文章有不少句子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修辞手法的,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句,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怠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小题1:解释下加线词的含义。(2分)
①而目不可信(         )         ②知人不易也(         )
小题2:给文章画线句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是(        )(2分)
A.孔子穷乎 /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 / 七日不尝粒 / 昼寝
B.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藜羹不斟 / 七日不尝粒 / 昼寝
C.孔子穷乎 /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 / 不尝粒昼寝
D.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 藜羹不斟七日 / 不尝粒昼寝
小题3:从文中看,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小题4:读完本文之后,请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①(11分)
庄子②欲刺虎,馆竖子③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④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注释:①选自《史记•张仪列传》。②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 ③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④须:等待。
小题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两虎且食牛   (     )             (2)卞庄子以为 (      )
(3)馆竖子之    (     )             (4)有顷,两虎果斗(     )
小题2:解释句中的“之”。 (2分)
(1)馆竖子止之    (      )                (2)从伤而刺之 (     )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小题4:你想到的与这则故事意义相近的成语是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提示:可从人和动物两个角度来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5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4分)
藐:_____________强:_____________壑:_____________鞭: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围绕________________,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趣事。(4分)
小题3:用文中原话回答,“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1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小题5: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这方面的感受。(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