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题4: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 。(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
答案
小题1:(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2)卷石底︱以出(各1分 小题1:(1)通“返”,返回。(2)飞奔的马。(3)格外,尤其,特别。(4)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1:(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2)(鱼)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各2分) 小题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各1分) |
解析
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题目。(共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③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拾遗记·削荆为笔》) 注释: ①任末:东汉人。②笈:书箱。③荆:一种有棘的植物。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或短语。(4分) ⑴益慕圣贤之道( ) ⑵先达德隆望尊( ) ⑶援疑质理( ) ⑷更以净衣易之( ) ⑸虽死若存(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2)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小题3:写出宋濂与任末“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拜师求学经历相类似的句子。(2分) 小题4:读到任末临终时告诫的话,你会想到臧克家《有的人》中哪两句诗?(2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2-16题(16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明太祖朱元璋)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礼愈至 (3)宋濂尝与客饮 (4)濂具以实对 小题2:下面划线的“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2分)A.无从致书以观 | B.计日以还 |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D.俯身倾耳以请 | 小题3: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诚然,卿不朕欺。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4分) 小题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2分) |
阅读《绿》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小题。 ①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②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 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 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 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冀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络;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小题1:文章开头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紧接若却用了一大段文字写梅雨瀑.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2分) 小题2:“这时偶然有儿点送人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一句中“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 小题3:林非在《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中评论朱自清时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选文第②段朱自清选择了哪两个观察点描写景物?抒写出了怎样的内心感受?(3分) |
阅读《论语》(节选),完成小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1:给下面划线的词注音。 (2分)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2分) 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 ) 小题3: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小题5: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 (2分) |
阅读《小石潭记》的节选文字,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冽:凉 | B.卷石底以出卷:弯曲 | C.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可以 | D.乃记之而去。去:离开 | 小题2:下面句中的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 | B.潭西南而望 |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D.其岸势犬牙差互 |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 B.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 C.小潭“不可久居”是因为“其境过清”,面对悄怆之景,作者心境不免凄寒悲凉。 | D.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山水的描绘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了被贬流放的忧伤怨愤。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