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言文阅读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 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万机百俱兴
B.亦以为为外人道也
C.非所宜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狂态耶舜于畎亩之中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笑释之酿泉为酒,泉香酒洌
B.今因隋侈见藐小
C.实谓惩奢淫既克,公问
D.今隋宫之内万钟我何加焉
小题3: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辨的三件事,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B.苏世长直言进谏,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由此也可以看出李渊也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C.劝告高祖必须节俭,不要奢侈淫逸,以免步隋的后尘,招来灭国之祸。这件事,充分体现了苏世长的胆气和为国忧民的忠心。
D.苏世长不知宫殿乃李渊所建,以为是隋炀帝所作,因此高祖非常生气。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A项中“废”作为名词,意思为荒废的事业。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和B句中的“之”都是“的”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根据汉高祖与苏世长的对话来理解即可。
举一反三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又                 ② 管仲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吾其被发左衽矣”中“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妻之我者B.其一坐于前
C.一狼其中D.此皆
小题3:子贡为什么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了疑问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结合本文孔子的看法谈谈怎样才是“仁”。(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③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古国名;③仞:古代八尺叫仞。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隰朋于桓公 从:              ②春往冬  反:                
③迷惑失     道:              ④老马之  智:                
小题2:下列句中的“之”与“老马之智可用也”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主人处处款之C.事列《神仙》之传D.跪而拾之以归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小题4: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康乐以来,
未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
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⑴互相轩邈                             ⑵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猿则百叫不
B.实是欲界仙都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急湍甚箭,猛浪若。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D.康乐来属予作文记之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小题4:【甲】【乙】两文在描绘山水之景上很有相同点,都是开篇总括山水之景,如【甲】文“             ”、【乙】文“                  ”,然后再具体描绘之。(2分)
小题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甲】【乙】两文都是写给友人的信,都描绘了山川之奇异美景,但所表达的感情略有差异,请说说。(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燕》(17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着,——***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的,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在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的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小题1:高尔基是       (国家)无产阶级革命作家,他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                             。(4分)
小题2: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三次描写海燕的叫喊。你觉得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小题3: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5: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陋室铭(15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短语。(4分)
①有仙则(                )        ②惟吾德 (              )
是陋室(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哪一组相同?(        )(3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楼。(《黄鹤楼》)
B.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马说》)
C.可以素琴。取子敬琴弹,弦既不。(《人琴俱亡》)
D.一或尽粟一石。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小题4: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诸葛”指的是         “子云”指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