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

阅读《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之  (        )      (2)稍近狎        (        )
(3)驴不胜怒,之(        )     (4)断其喉,尽其肉,乃。(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
C.览物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
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C
小题1:略
小题1:以为神 技止此耳
小题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谈寓意即可。(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①谈笑有鸿儒      鸿儒                    
②人不堪其忧      不堪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小题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                ;〔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                   ,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2分)
小题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 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④ 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1)稍稍宾客其父(            )         (2)泯然众人矣 (             )
(3)主编《资治通鉴》(            )  (4)俟能讽诵乃(             )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为一时之名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或以钱币乞之D.卒之为众人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小题4: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余闻之也久
小题5: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弗之(      )                  (2)箧曳屣(        )
(3)四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学(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因得遍观群书
小题4: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小题。(19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词。(4分)
(1)虎大骇,远  遁:         (2)驴不胜怒,之  蹄:          
(3)异国来贡狮猫  适:       (4)既而鼠跳掷渐迟  既而:        
小题2: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入   为且噬己也        B放山下   然后知猫向
C.往来视之         庞大物也          D.待惰也   益习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2)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小题4:填空。(4分)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小题5: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刘义庆的《丑女》一文,完成小题。(14分)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察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注】①妇:妻子。②交礼竟:婚礼结束。③无复入理:没有再进入新房的打算。④语:告诉。⑤故:本来,自然。⑥裾(jū):衣襟或袍袖。⑦士:男子。                      (选自《世说新语》)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允有客至     (          )   ②见妇   (         )
③新妇所乏容尔 (          )   ④允有惭(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卿宜察之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D.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夫 百 行 以 德 为 首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士有百行,君有几?
译文:                                                                  
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译文:                                                                  
小题5:试说说文中许允和许允妇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