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 C.罔不因势象形因:因为 |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曾:竟然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启窗而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B.东坡右手执卷端其人视端容寂 | C.为宫室、器皿、人物中轩敞者为舱 | D.能以径寸之木忘路之远近 |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 B.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自在,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 C.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 D.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并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清楚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 | 小题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2分)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2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1)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2分)(意思正确计1分,落实“比”“隐”的意思各计0.5分) (2)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分)(意思正确计1分,落实“若…然”“端”的意思各计0.5分) |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C.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A项前一个“表顺承”,后一个“表并列”;B项前一个“右端”,后一个“正视”;C项前一个“雕刻”,后一个“是”;D两个都是“的”。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作者没有描写黄鲁直的外貌。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 C.诲女知之乎:教诲。 | 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B.仁以为己任/以丛草为林 | C.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D.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恕乎 | 小题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选入本文的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 B.孔子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句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 | C.“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的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 D.“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12分)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小题1:、作者说古老的济南是张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那么,作者在上文所描绘的又是一幅济南冬天的什么图画呢?根据上文内容,概括回答。(2分) 小题2:、分别指出第①段中下面语句的指代对象。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它们和你们指谁?)(2分) 小题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济南小雪后的山景主要“妙”在哪两个方面?(4分) 小题4:、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
(12分) 河南乐羊子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4分) (1)羊子尝行路( ) (2)还以与妻( ) (3)羊子大惭( ) (4)累寸不已 ( )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盗泉之水”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楚之习辞者 | B.何氏之女 | C.嗟来之食 | D.心之所向 |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2)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小题4:、羊子犯有什么错误 ,请概括写出。(2分) |
(8分)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⑴至之市( ) ⑵而置之其坐 ( ) ⑶及反 ( ) ⑷遂不得履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 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结合郑人买履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苏轼)自密徙徐①,是岁,河②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③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⑤,吾侪⑥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⑦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⑧。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 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⑨,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⑩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①自密徙徐:从密州调任徐州。②河:黄河。③时:及时。④屦:粗布鞋。⑤涂潦:路上积水。⑥侪:同辈,同类的人。⑦锸:锹。⑧三板:古代长度单位,六尺高。⑨岁夫:明年的夫役。⑩虞:戒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公庐于城上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公庐于城上(房屋) | B.河势益暴(凶猛) | C.增筑故城为木岸(老) | D.富民若出(如果)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士卒多为用者 | B.公庐于城上奉命于危难之间 | C.民心乃安凡三往,乃见 | D.以虞水之再至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 小题4:.文中的苏轼是怎样一个人?结合文章简要回答。(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