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节选),完成后面的试题。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

阅读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节选),完成后面的试题。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节选),完成后面的试题。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亨未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①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十分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的白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欲望,哪怕这种欲望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联的历史将会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包括歌颂斯大林的歌,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具体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这样说,②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我不会演奏任何一样乐器,不会拿起五线谱视唱,不知道许多大音乐家的姓名与代表作。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了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周璇、邓丽君、韦唯,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当年不去搞写作,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而经验告诉我,热爱,这已经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证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1、在声音的世界里,孩提时代的作者喜欢哪些声音?到了青年时代,作者的视野更为广阔,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变化,他又接触了哪些音乐呢?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是如何理解的。
                                                                                                                                     
3、画线句①和②,作者先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然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4、这是一篇谈论音乐的文章,但是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乐,而是由音乐生发到人生。音乐和人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
                                                                                                                                      
答案
1、孩提时代:听雨声、学唱歌、听单弦、听梅花大鼓、河南坠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戏曲;青年时代:西洋音乐、苏联歌曲,还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2、这句话表现艺术大师的作品有一种感人的力量,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能抚慰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它从艺术的角度对人生的欢愉与痛苦做出诠释。或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日渐丰富,思想的日趋成熟,作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更加积极向上,充满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3、不矛盾。这实际上是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经历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前者是作者的一种推测,是从作者自己的直觉和感悟来说,认为生活中的“强者”,“成功者”与艺术会有距离;作者在下文用更多的篇幅来说明“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注意这个“又”字,可见这不是对前面说法的否定,而是一种并列和递进。它是对艺术恒久生命力的感悟,是说音乐是“坚强”、“恒久”的,它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是从歌曲的感伤味道来讲,“艺术又是属于强者”是从艺术的生存价值来讲。)
4、所有的音乐都能让人找到精神的抚慰,灵魂的寄托、奋斗的动力。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到博大、伟岸、超越、升华。所以说人生因音乐而变得美好,这就是文章的主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并解释该字。
     ① jiǒng 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迭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以记叙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说和做事实上是矛盾的,体现了他在社会变革时矛盾的心理。
C.“做了再说”的“说”和“闻一多先生‘说’了”的“说”,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5.结合闻一多先生一生的言和行,你认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应该怎样来衡量?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

美 丽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地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顶那满枝的花朵。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
       ⑧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1.文章中“寂寞的花树”象征什么?
     答:                                                                                                        
2.文中前三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从未过多地留意”、“无意间”、“忽略了”、“未曾想过”、“根本不曾料到”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中心的表达作用,最接近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

A.自责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那种疏忽、冷淡的态度。
B.批评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疏忽、冷淡的态度。
C.衬托美丽的花树那种不事炫耀、甘受寂寞的品质。
D.强调平凡而美丽的花树遭人冷遇、被人忽视的境遇。
3.仔细研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第⑤段中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用自己的话,简要阐释“美丽”在文中的含义。
          答:                                                                                                              
(2)第⑦段中“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这里的“惊喜”和“落寞惆怅”分别指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答:惊喜:                                                        落寞惆怅:                                                     
4.怎样理解文章结尾说“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答:                                                                                                                    
题型:重庆市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
                                                                                                                                      
2.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3.“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这句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对“如何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这一问题,教导主任和校长持不同的观点主张,根据文意分别概括回答。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小歌德是个顽皮的孩子,但好思索,好              。有一次,歌德捉到一只小麻雀,将麻雀关在小盒里仔细端详。麻雀的羽毛被小歌德弄得残缺不全,但是他仍没有找到留在脑海中问题的答案:“这柔软的肌肉里,怎么会长出羽毛呢?人的皮肉一样是柔软的,为什么却不长一根羽毛?”
       一个一个的问题在小歌德的脑海中跳跃,虽然没有答案,他仍觉得十分有趣。小歌德真是一个爱思索的孩子。
       父亲约翰发现儿子爱思索的特点,觉得他懂事了,应该让他学习了。父亲亲自做小歌德的家庭老师,教他基础知识、作文和修辞。小歌德领悟很快,对语言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几乎一学就会。
       10岁的某一天,父亲把儿子领进自己的藏书室。对儿子说:“从今天开始,只要你需要,这个藏书室随时对你开放。”小歌德激动得跳了起来,问爸爸:“这是真的吗?”
      “爸爸怎么会骗你呢?不过,不过你得先完成你的功课。” 
       从那以后,小歌德一有空就躲进藏书室。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籍,在他面前展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也引起他的许多               。他摸着书本想:“如果我也能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歌、小说,就会给许多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我将来一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经常一个人躲在藏书室,阅读、朗诵,并酝酿着写诗。纯真的诗句从脑海里                到纸上,他将这些诗献给外祖父外祖母。
       外祖父读了,很高兴,亲了亲他的前额:“孩子,努力吧,你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的。”
       多年以后,歌德成为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及思想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是

[     ]
     A.追问               奇思妙想        跳跃 
     B.刨根问底        奇思妙想        流淌 
     C.刨根问底        想法               跳跃 
     D.追问               想法               流淌
2、将文中带横线的词“贪婪”换成“聚精会神”好吗?为什么?
                                                                                                                      
3、第一二自然段写出了小歌德的什么性格特点?
                                                                                                                      
4、横线上的话揭示了歌德当时的什么心情?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5、小歌德最后成了世界闻名的大诗人,他的成功,就他个人来说取决于他的哪些优良品质?
                                                                                                                      
6、小歌德的成长经历,给了你什么启示?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完成1—4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赵丽宏
       我说人的心灵是一棵树,你是不是觉得奇怪?
       真的,心灵是一棵树,从你来到这个世界,从你走进茫茫人海,从你孩提时睁开蒙昧的眼睛那一刻开始,这棵树就已经悄悄地发芽、生根,悄悄地长出绿叶、伸展开枝丫,在你的心里形成一片只属于你自己绿荫。难道你不相信?
       不知道,其实不知不觉中你已经无数次看见这样的花在自己身边开放。
       当你在万籁俱寂的夜间突然听到一曲为你响起的美妙音乐……
       当你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遇到一间为你开着门的小屋,屋里正燃烧着熊熊的炉火……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有人微笑着走过来给你善意的指引……
       当你的身体因寒冷和孤寂而颤抖,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地向你伸来……
       当你发现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用清澈的目光默默凝视着你……
       我无法一一列举各种各样的“当你”--当你欢乐,当你迷茫,当你为世界的壮阔和奇丽发出惊奇的赞叹,当你被人间的真情深深地感动……
       当你的灵魂和感情受到震撼,受到感动,不管这种震撼和感动如电闪雷鸣般强烈,还是像微风一样轻轻从你心头掠过……
       每逢这样的时刻,便是你观赏到心灵之花向你怒放的时刻。每当这样的时刻,你的心灵之树也在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无声无形的过程,但是它所引起的变化,却悠悠长长、绵延不绝,改变着生命的历史,丰富着人生的色彩。
       你相信吗?你的心灵一定会开一次花,一定的。也许是灿然的一大片,也许只是孤零零的一朵、也许是举世无双的奇葩,也许只是一朵毫不起眼的小花……你的心灵之花也许开得很长,常开不败;也许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谁也无法预报心灵之花开放的时辰,更无法向你描述它们怒放时的奇妙景象。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花,每时每刻都在人间开放。有人在向世界奉献爱心的时刻,就是花开的时刻。
       愿你的心灵悄悄地开花。
       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心花怒放的世界。 ——选自《阅读世界》2007年第4期
1.阅读这篇散文,说说贯穿全文的是哪一句话?
                                                                                                                               
2.第11段中加黑的词语“心灵之花”和“心灵之树”分别有什么含义?
                                                                                                                              
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4.这是一篇笔调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请你仿照示例,再从文中选择一组句子或一句话加以赏析。
     示例:第12段,作者连用4个“也许”形成排比,生动地描述了“心灵之花”开放的奇妙景象,形象地告诉读者:“心灵之花”一定会开放。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