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1)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1)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官,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红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直到此时,我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顾而乐之了。 …… (2)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①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再抬头向上看,②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③它们仿佛成了失掉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 (3)从此以后,我最爱的这一条幽径,我真有点怕走了。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非走不行的时候,我就紧闭双眼,疾趋而过。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四,一直数到十,我估摸已经走到了小桥的桥头上,吊死鬼不会看到了,才睁开眼走向前去。此时,我简直是悲哀至极,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来欣赏幽径的情趣呢? 1.第(1)自然段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藤萝的“特色”,请你仿照下面对藤萝第三方面特色的概括,完成 对藤萝其他两方面特色的概括。 第一方面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方面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方面特色:藤萝的花在团团的绿叶中开放。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作者情感上的变化,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吓了一大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1)自然段的内容对表现第(2)自然段藤萝被毁惨状内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有三处画线语句,请你任选一处说明这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 用。 A._________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B.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第一方面特色:藤萝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树上,盘曲而上。 第二方面特色:藤萝的花散发出一股股幽香。(或:“藤萝的花香蓦地闯入鼻官”也可) 2.顾而乐之→吓了一大跳→我真有点怕走了→悲哀至极 3.答衬托、反衬、铺垫、烘托均正确。 4.答案示例:①比喻 把砍断了根***藤萝比作吊死鬼,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藤萝被砍后只剩下残肢在空中飘荡,无所依凭的惨状,更加强了悲剧效果。 ②拟人赋予了被砍断了根***藤萝以人的表情、思想,“微笑”一词形象地表明了花开的灿烂、繁茂,“来不及知道”表明事件发生的突然,整句话突出了藤萝在开花之时被人为地切断生命之源,砍成无本之木的惨状,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 ③比喻、拟人 把只剩残肢的藤萝比喻为失掉母亲的婴儿,“微笑不下去”,“痛哭也没有地方”则写出它们无力回天、无可奈何的感受。整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藤萝失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条件--根干后,只能渐渐枯萎至死的惨状,极具悲剧效果。 (表达作用说明意思对即可) |
举一反三
伤害 |
①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的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②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布到街上来。 ③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一块破布,紧紧地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④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⑤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⑥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⑦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⑧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做声。 ⑨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⑩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面前,畏怯地望着卖面的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嘴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的摊子前面去了。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到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在原处。两个肥胖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确仰起头看了看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斜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的身子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的点踪迹。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子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 。众人都笑,我却不做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我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象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捱着日子么? 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许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了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朵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1941年8月1日 (选自《巴金选集·散文随笔选》) 1.作者用“但是”衔接第②③段,有什么效果? 2.第⑤段中的“这样”指 ,“我”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的原因是 。 3.第⑨段中的“揩去”照应了文中的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 ”的意思是指 。 4.从文中划的描写中,你体会出“我”第二次问话后黑脸小孩怎样的复杂心理? 5.第段“我的心不在这里”与第段“我的心很沉重”,在表现“我”的心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6.“乞丐”是指靠向别人要钱要饭生活的人。从第段起,“我”就不再称那个“六七岁的孩子是黑脸小乞丐”,而称他“黑脸小孩”了。你怎样理解这一变化? 7.第——段是“我”对自己过失的反思,从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给粗体字注音。 (1)一束( ) (2)晕圈( ) (3)倔强( )( ) 2.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从下面三种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将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
[ ]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3.这段中的②、③、④、⑤句话,分别写出了白杨树的 、 、 、 。 4.如果用这段文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白杨树的精神,应该选 A.笔直 B.绝无旁枝 C.紧紧靠拢 D.倔强挺立 E.不折不挠 F.力争上游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段意。 |
《爬上窗台的绿色》 |
① 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返顾地爬了上来。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 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 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 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 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就想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下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 若是在晌午呢,前提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 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它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惟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
(选自2003年第11期《中华散文》,有改动) |
1、根据文意的理解,第2段和第7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什么? (1)“惟一心愿” (2)“简洁纯真的心愿” 2、细读第5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3、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又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1) 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请你再举一例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 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 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 C、 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 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序,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