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来源:
名师 |
学校请了一位名师给我们班上一节课。第二天早上8点整,名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里。他三十来岁,人长得清清瘦瘦,个子也不高,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英俊的形象。 开课后,名师先来了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等会儿,我讲课的时候,如果我讲得不对的地方,只管提,我这个人脸皮厚,大家不要担心我找不到地缝去钻。有什么问题想提问,可以随时举手,我的话也不是金口玉言,打断了也不用赔钱。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够好,可以看点儿闲书,也可以打瞌睡。不过我要提醒大家,尽量不要交头接耳,以免吵醒那些打瞌睡的同学。废话完了,言归正传……” 我在心中给这位名师的亮相打起了分,但分数不高。老师在学生面前就该树立起师威,怎么能这样嘻嘻哈哈呢? 名师没有带教案,手里只捏着一支粉笔,却把课讲得言辞活泼,生动有趣,章法分明。讲课间隙,还不时地穿插些互动游戏,让我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气氛极为活跃,始终没有出现看闲书和睡觉的现象。 临近下课的时候,名师又别出心裁点了几名学生,让他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被点的学生都很兴奋,先报自己的名字,再讲收获的一二三。点到王旃的时候,出了一点儿意外。王旃没有老老实实报自己的名字,而是兀自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了“王旃”两个字,然后一脸坏坏的笑望着名师,说:“老师,这就是我的名字。” 王旃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也不知道他的爸爸从汉语大词典的哪个旮旯里翻出了这么一个字,有好几次王旃就是用这种办法,让不少初上讲台的老师下不了台。这道难题我们的班主任也碰过,不过他没让王旃得逞,因为这一损招,班主任让他在教室后面站了整整一堂课。 现在轮到这位倒霉的名师了。名师看看黑板上的字,又看看王旃,温和地说:“比脑筋急转弯还难呢。不过我也要行使一下我的权利,哪位同学愿意帮我念一下?” 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 “好……”名师转向王旃说,“这位同学,你的名字起得不错。不过老师很惭愧,这个字我也不认识,你能告诉我吗?” 名师的回答让王旃一愣,也让班上的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一愣。迟疑了一下,王旃回答:“王旃(zhān)。旃的意思是红色的曲柄旗。” “嗯,寓意不错。”名师伸出了拇指,“谢谢你今天教了我一个字,你便是我的一字之师了。”说完,名师低下头向王旃鞠了一躬。 这大大出乎王旃的意料,也出乎我们的意料。片刻的宁静之后,教室里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选自《小小说》选刊2006年第12期,文字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B.对于王旃的恶作剧,“名师”没有训斥,反而拜他为一字之师,体现了“名师”谦逊为怀的做人态度。 C.潮水般的掌声是对“名师”课堂教学成功的充分肯定。 D.不认得“旃”字是“名师”这节课意料不到而出现的败笔。 2.当“名师”请同学念一下“旃”字时,结果是“没有人搭腔,大家都屏息静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这位“名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王旃,请你说出你希望看到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名师”这种对待学问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2.侧面描写“名师”,为下文作铺垫。 3.是一位不耻下问、和蔼、机智、风趣幽默的老师。 4.“略”。 5.“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亲爱的,我爱你” |
①我百无聊赖地看书。 当我翻开其中一页时,六个不起眼的铅字刹那间震撼了我的心!它背后的故事,几次让我流下激动的泪…… ②暂时不提这六个字的出处,先请听听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时的纳粹集中营里,关着一对母女,妈妈是女儿惟一的亲人。在那死神相伴的日子里,小姑娘的笑使人们充满了希望。可是不久,妈妈被一群荷枪的士兵拉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妈妈呢?”小姑娘不知道这一切,只好问大人们。“她……”人们哭了,“妈妈去找爸爸了,她会回来的,孩子。”于是小女孩不再哭了。 终于,她听到了红军坦克的轰鸣——可是此刻,坟场上已挖好了活埋用的大坑……人们在乌黑的枪口下走向那里,没有人哭泣。大家明白,死是无可避免的了。一个纳粹兵伸出手,要把她拖进坟坑里时,小女孩天真地仰起头——“叔叔,”小女孜睁大了漂亮的眼睛,“请把我埋得浅一些好吗?妈妈回来找不到我,她会伤心的!” 满脸是平和的浅笑…… ***人者的手僵在了半空…… ③掩卷沉思,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个壮美而凄婉的故事: 阿里的高原之巅,一群健美的藏羚羊在惊慌地奔跑。紧随其后的,是一头四个轮子的铁兽,还有直指它们的黑洞洞的枪口。 剑丛似的长角在“伤心崖”前停住了,一路上,一些可怜的羊儿以各种姿态僵直地躺在地上。中弹的伤口在汩汩地淌血…… 人们停车了。他们丧失了最后的良知,利欲使得他们疯狂。他们想眼看着这群“皮毛之王”全部死在这里。头羊坚定地一声长叫——整群羚羊分成了两列:一列是幼羊,一列是老羊,平静坚强。第一个站在崖尖上腾空而起的,是一只老羊。只见它美丽的身影画出一道弧线——但是这断崖大长了,老羊没能跳过去——不,它不是要过崖!一头幼羊猛然冲出,凌空一踏,正中老羊的身躯;老羊垂直地落到了谷底,而那只年轻的羚羊却安然落在断崖的另一端!于是,老羊和幼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情景,人们惊呆了,忘记了手中冰冷的猎枪…… 藏羚羊走远了,人们端起枪进入谷底——一具具尚存热气的尸体平静地躺在那里,都是年迈的老羊。头羊的剑角,傲然挺立,直指头顶的一线天空——世界上最高最蓝的一方穹宇…… 手中的枪落在了地上…… ④他们面对死亡,但他们没有迷茫,他们是那样坦然,那样坚强!生命的骄傲与人性至爱的辉煌在他们身上飞扬——星星也为这震撼人心的爱而落泪! 在这纯洁执著的爱面前,暴力者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丑恶与渺小。行凶的刽于手们在这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面前被震摄住了,因为***人的同时,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在这高傲壮丽的爱面前,死神也垂头丧气; 死神不懂得人性的壮美,他只知道——真正的人不为死亡而叹息! ⑤好了,题目的出处可以告诉大家了。 这是一个美国男性公民,使用机载电话,从2001年9月11日被匪徒劫持的客机上发出的。本客机正在飞向世贸中心大楼。 他说:“亲爱的,我爱你。” ……我的泪又来了。 1.请叙述文中第二则故事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全文看,第④段中的“他们”“行凶的刽子手们”分别指的是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人者“在这天地间最伟大的力量面前被震慑住了”,请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文中两次写到“流泪”,这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后你的心灵一定受到了震撼,写出你最受感动的一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并完成问题。 |
木笛 |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包括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场。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内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 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暖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去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问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结合上下文,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A处写朱丹“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聂华苓说过“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结合本文,说说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著阅读。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 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 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 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操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 。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选文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末明初的__________。 2.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选文中你能看出关羽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
芦花荡 |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A)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B)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斜体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作者为什么要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可从修辞、描写方法等方面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 |
在冬夜里歌唱的鱼 |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温暖的南方,火烧云沉到山的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颤抖。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裹挟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夜色中,他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分成若干小块。菜子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漫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催促母亲往炉膛里添柴,火舌舔着灶口。母亲的影子贴在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目光随着腾起的蒸汽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虚张声势。父亲还在沉默独坐,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过了多久,母亲撮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汽。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挡住锅与盖间的缝隙,让蒸汽闷在锅里,好让鱼骨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拌饭。她拨弄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眼爷爷的冰冷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太辣。同样是在一个冬夜,瞎眼爷爷孤单地走了。临终时,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季,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秋天去世了。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题目“在冬夜里歌唱的鱼”,其中的“歌唱”是指导“我们”内心在歌唱,“鱼”比喻“我们”几个孩子。 B.文章以“鱼”为线索,把等鱼、剖鱼、煮鱼(包括鱼儿歌唱)、送鱼给瞎爷爷吃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C.文章人物虽多,但是几乎没有语言描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事情叙述与行动描写来表现的。 D.结尾“黄昏时我们不再去那座山冈张望”与开头“我们”在山冈上等待父亲的情景首尾呼应。 2.根据煮鱼时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摘录原文语句填写下表。
人物 | 具体表现 | 心理状态 | 大姐 | | 不忘做弟妹们的表率 | 二姐 | |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 我和妹妹 | 绕着灶台打架 | | 父亲 | 沉默独坐,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