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看云识天气》的内容与提示填空。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原厚度天气征兆卷云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

根据《看云识天气》的内容与提示填空。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原厚度天气征兆卷云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根据《看云识天气》的内容与提示填空。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云名云的形态变化高原厚度天气征兆
卷云最高最薄象征晴朗
卷积云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薄无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失2000米左右阳光温和
高积云像草原上雪白的关群,扁球状,排列整齐2000米左右较薄
“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1.此段描写黄山的云海,其特点是(用一个词概括)________。
2.作者描写黄山的云海,想象也很丰富,他把云海比作____、____、____、____等。
3.请仿照示例造句:
示例:只见烟云时而……,时而……,时而……,时而……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看云识天气》第一段和以上文段中对云的描写,在写法上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记忆的大门,回顾一下你所积累的描写云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在山的那边》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理想的境界。
B.《童趣》一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将眼前的事物放大了千万倍,从而享受到一种独有的乐趣。
C.“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样说并不矛盾,因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拥有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D.《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作者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然后紧扣山和水铺展了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文中写山景,先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次写城外远山,再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
(2)《绿色蝈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的习性。(  )
(3)蝈蝈和螳螂一样,都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
(4)《绿色蝈蝈》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指挥中心发来呼叫。三个人急忙起身。这一天,他们应该按计划登上月球。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个宇航员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手握操纵杆,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用手工操纵。还好,计算机发着正常的指令,飞船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就自动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并与地面指挥中心通了话。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飞船继续在绕月轨道上飞行,登月舱则开始降落,在椭圆形轨道上缓缓下降。
  ②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员兴奋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报告:他们已经胜利着陆。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兴地祝贺他们的成功。
  ③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将文段中所述三个时间发生的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19日晚上9点32分___________________
(2)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____________
(3)7月21日上午11点51分_______________
2.从宇航员的行动中,可以看出登月行动非同一般,从描写宇航员行动的语句中,找出体现这一点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③段划线的词“这”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这次登月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设你此时此刻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窗,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出发点,展开联想,写一段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山市》的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______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市”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市”的高潮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市”的消失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