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同学们到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现象是(  )A.太阳从东南方向冉冉升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同学们到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现象是(  )A.太阳从东南方向冉冉升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某中学生夏令营到我国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同学们到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现象是(  )
A.太阳从东南方向冉冉升起
B.山下带来的密封氧气袋鼓了起来
C.GPS手持机显示的纬度是42°N
D.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小题2:考察结束后,部分夏令营队员在QQ群中交流,其中发言最可信的队员是(  )
A.浅唱 smileB.荷芠映冰
C.会吹泡泡的泡D.花蝴蝶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夏季,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方向,A错误;由于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B正确;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纬度不可能为42°N,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且在夏季,故不可能出现结冰现象,D错误。
小题2:我国南方地区位于外流区,湖泊多属于淡水湖,A错误;图示乙地位于山区到平原地区的过渡地带,故可能形成山麓冲积扇,B正确;丙位于背斜的顶部,不可能形成泉水出露,C错误;常绿硬叶林分布于地中海气候下,不符合我国南方地区,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我国南方地区的区域概况分析。
举一反三
甲、乙两图分别为沿20°E经线和42°N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⑴甲图所示各自然带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在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3分)
⑵乙图中自然带由A→B→C是沿          方向更替的,这种现象体现了
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          ;这种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在            (低、中、高纬)地区表现最为明显。(4分)
⑶乙图中D处所示各自然带体现了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规律,这种自然带的地域分异是随           更替的,其主导因素是        。(3分)
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该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如果是在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550千米B.1000千米C.1500千米D.1800千米
小题2:对树线高度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A.经度位置B.纬度位置C.海拔高度D.降水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图11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带性分异规律
小题2: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回答问题。

小题1: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
C.丙>丁>甲>乙D.乙>丙>丁>甲
小题2:关于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甲山地可能位于澳大利亚;       ② 乙山地可能位于青藏高原;
③ 丙山地可能位于秦岭;          ④ 丁山地可能位于雪峰山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为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中国正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中哈石油合作前景广阔。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图中山麓地区草原植被的出现,体现了自然带的(   )
A.自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B.自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自山麓向山顶的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图中Q城是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交通运输便利B.国家政策支持
C.经济腹地广阔D.矿产资源丰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