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这是一片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这是一片世人关注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由图中资料,分析推断该区域商周时期与现在气候特征的差异。3分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该区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3分
(3)请你根据统一变化的原理分析在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本区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根据野象分布地区的变化,商周时期,野象生活在黄河流域,反映当地气候温暖湿润;而现代野象生活的区域南移,反映北方气候变干变冷,反映了气候的变化。
小题2: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分析。
小题3:该地区的水土流失从而影响了气候、土壤、水文、地貌和植被等因素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举一反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本区位于         (南、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什么?(4分)
(2)某同学从图中分析出河流甲处形成了地上河,该同学的判断依据是什么?试分析该处地上河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指出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措施。(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6—7题。

小题1: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
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
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
小题2: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
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运用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回答25~28题。
小题1: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差异
小题2: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6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
小题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
A.中、高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
C.中、低纬度地区D.高、低纬度地区
小题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自西向东经过的陆地水平自然带有(    )
A.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
C.温带荒漠带、温带森林带、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12—13题。

小题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纬度地带性规律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小题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的差异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对无杨柳生长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