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将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只需要7小时59分钟。据了解,京广高铁是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京广高铁北京至郑州段于2012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将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只需要7小时59分钟。据了解,京广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的重要“一纵”,线路北起北京,南至广州,全长2298公里,全线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初期运营速度300公里/小时。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京广高铁于12月26日投入试运营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长城站出现极夜现象 | B.北印度洋洋流顺时针流动 | C.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 D.葡萄牙里斯本阴雨天气较多 | 小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科技、地形因素 ②对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形成意义重大 ③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 ④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是重点 ⑤京广高铁串起5大城市经济圈和5个省会以上的城市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南极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不管什么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极夜现象;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海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亚欧大陆温度较同纬度地区低,等温线应向低纬度凸出;葡萄牙里斯本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湿润西风影响,阴雨天气较多。 小题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铁路建设创造了条件,在现代铁路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京广高铁是我国南北向距离长,连通城市多,沿线地区人口密集,人流量大,因此京广高铁建设对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形成意义重大;高速铁路的建设体现了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发展;建设高速铁路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运量,满足人们对快速交通的需求;从图中看京广铁路经过了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珠三角经济区五大城市经济圈、从北京开始经过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串起了6个省会以上城市,故答案B正确。 |
举一反三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哈大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图估算哈大高铁线路起止点间的直线距离约为 A.600千米 | B.700千米 | C.800千米 | D.900千米 | 小题2:图中高铁车站多冠以“新”字,反映出这些车站没有位于主城区的特点。这样建站的原因主要是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车站外迁 | B.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避开主城区 | C.促进城市化发展,使人口合理分布 | D.不受地形影响,提高行车速度 |
|
沪昆客运专线是我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影响范围大、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项目途径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6座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沪杭段已于2010年通车,全线预计于2015年建成通车。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沪昆客运专线云南、贵州境内单位里程造价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A.山河相间,断层发育 | B.土质疏松,地基不牢 | C.河湖众多,桥梁比重大 | D.地形崎岖,多溶洞暗河 | 小题2:下列关于沪昆客运专线建成后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轻沪杭—浙赣—湘黔—桂昆线的运输压力 ②完善铁路布局,活跃整个路网 ③缩短了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 ④提高了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的输送能力 |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营运。它是我国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首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沿途经过10个城市。其设计施工难度巨大,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下图是哈大高速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哈大高铁在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题主要是A.路基不稳 | B.路基冻胀 | C.地震频发 | D.地势起伏 | 小题2: 图中乙河与甲河相比 |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全线开通,与此前已开通的郑武、武广段连接,成为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最高时速达394 km,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读下图问答题。
小题1: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影响,武广高铁“以隧(道)代路”最多的地段是小题2:京广高铁的全线开通对两地间原有运输方式冲击最大的是 |
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首都北京到广州,全程2294千米,最短用时约8小时,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下图为“京广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京广高铁建设的主导因素是小题2:高铁沿线城市某些路段的两侧,常架起近两米高屏障的主要目的A.减轻噪声污染 | B.保证行驶安全 | C.净化城市空气 | D.美化沿线环境 | 小题3:京广高铁的运营A.加快了沿线城市间客运速率 | B.增加了沿线城市间货运总量 | C.促进了沿线资源跨区域调配 | D.实现了沿线地区间产业转移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