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32->I->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

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32->I->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SO32->I->Br-.向NaBr、NaI、Na2S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NaClB.NaCl、NaBr、Na2SO4
C.NaCl、Na2SO4、I2D.NaCl、NaI、Na2SO4
答案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取决于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相对强弱,还原性最强的Na2SO3优先与Cl2反应(Na2SO3+Cl2+H2O=Na2SO4+2HCl)生成Na2SO4,所以固体中一定含有Na2SO4
其余依次为NaI、NaBr分别与Cl2反应生成NaCl、I2、Br2,则固体中一定含有NaCl;
有可能NaBr未反应完全,但不会NaBr反应完全而余NaI,生成的Br2、I2蒸干并灼烧时将挥发,升华脱离固体.
故选B.
举一反三
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1mole-时生成1mol白色沉淀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I2>SO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
Ⅰ.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其作用是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时引流.下列有关实验过程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______
①用pH试纸测定NaHCO3溶液的pH
②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③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⑤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⑥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
⑦探究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Ⅱ.设计简单实验证明:氧化性Cl2>FeCl3>KI.简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可供选用的试剂有:氯水、氯化铁溶液、碘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氰化钾溶液、碘化钾淀粉溶液、氯化亚铁溶液、过氧化氢溶液、蒸馏水;仪器为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自选.______
Ⅲ.实验室用表面带有少量铁锈(Fe2O3•xH2O)的铁屑制取绿矾(FeSO4•7H2O).
①实验中应控制药品量的使用,应使______(填名称)稍过量.
②制备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精制绿矾,精制过程中需将溶液加热至50℃~80℃.为减少过滤时绿矾的损失,应将溶液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按要求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将一小片铜片加入稀硫酸中没有反应,再加入适量KNO3晶体,则铜片逐渐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______.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明矾溶液至Ba2+完全沉淀:______,继续加入明矾溶液,又发生的反应为:______.
(2)从下列各组反应中,判断哪种粒子的氧化性最强,哪种粒子的还原性最强.
(A)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Cu、Fe、Ag中,______原子还原性最强.
(B)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氯气分子、氢离子中______氧化性最强(填化学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他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Cl2FeBr2/Cl-
KClO3浓盐酸/Cl2
KMnO4H2O2H2SO4O2Mn2+
A、B两种元素的原子,当它们分别获得1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的还原性小于BB.B-的氧化性大于A-
C.A-的还原性大于B-D.A的氧化性大于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