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各种化工产品的工业叫煤化工.
(1)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碳即可产生水煤气.反应为:C(s)+H2O(g)⇌CO(g)+H2(g)△H=+131.3kJ•mo1-1
①该反应在高温下______自发进行(填“能”或“不能”)
②恒温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上可逆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Ⅰ混合气体的密度;Ⅱ容器内气体的压强;Ⅲ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ⅣCO物质的量浓度
A.只有Ⅳ.
B只有Ⅰ和Ⅳ
C.只有Ⅱ和Ⅲ
D.只有Ⅰ、Ⅱ、Ⅲ和Ⅳ
(2)水煤气再进一步反应可制取氢气.反应为H2O(g)+CO(g)⇌H2(g)+CO2(g),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9.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只投入H2(g)和CO2(g),其起始浓度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答案
举一反三
起始浓度
c(H2)/mo1/L 0.0100.0200.020
c(CO2)/moI/L 0.0100.0100.020
(1)该反应为熵增大,焓增大的反应,由△G=△H-T△S,△G<0反应可自发进行,可知该反应在高温时可以自发进行,常温下难以自发进行,故答案为:①能;
②Ⅰ由于有固体参加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Ⅱ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变时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Ⅲ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ⅣCO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则Ⅰ、Ⅱ、Ⅲ和Ⅳ都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故答案为:D;
(2)A.丙中浓度最大,甲中浓度最小,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最慢,故A正确;
B.  以甲计算:
       H2O(g)+CO(g)⇌H2(g)+CO2(g)
起始:0       0        0.010   0.010
转化:x       x        x       x
平衡:x       x       0.01-x   0.01-x
(0.01-x)×(0.01-x)
x2
=
4
9

x=0.006,则平衡时甲中的H2的转化率均是
0.006
0.01
×100%
=60%,由于甲和丙的气体的比值相同,为等效平衡状态,则丙中H2的转化率也为60%,故B正确;
C.由B计算可知,平衡时,丙中的c(CO2)是甲中的2倍,应为2×(0.01-0.006)mol/L=0.008mol/L,故C错误;
D.乙与甲相比较,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通入H2,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乙中的CO2的转化率大于60%,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①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放热,则
A.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混合物中c(CH3OH)减小,故A错误;
B.冲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B错误;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来,生成物浓度减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混合物中c(CH3OH))增大,故C正确;
D.再冲入1mo1CO2和3mo1H2,相当于在原来基础上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混合物中c(CH3OH))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②在温度T1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2)=2.4mo1,则平衡时n(CO2)=1mol-
1
3
×(3mol-2.4mol)=0.8mol;其他条件不变,在温度T2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CO2)=0.82mol,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答案为:>;
(4)①甲醇和氢气的燃烧热书写其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2CH3OH(l)+3O2(g)=2CO2(g)+4H2O(l),△H1=-1451kJ/mol;
②2H2(g)+O2(g)=2H2O(l),△H2=-571.6KJ/mol,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CO2(g)+3H2(g)═CH3OH(l)+H2O(l)
可以看成是方程式
3
2
×②-①×
1
2
,所以△H=
3
2
×(-571.6KJ/mol)-(-1451kJ/mol)×
1
2
=-131.9KJ/mol,
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l)+H2O(l),△H=-131.9KJ/mol;
②该反应消耗二氧化碳,可降低温室效应,生成甲醇,可弥补资源短缺,故答案为:可降低温室效应和弥补资源短缺;
③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则△G=△H-T△S>0,不能自发进行,
故答案为:不可行,该反应是一个焓增、熵减的反应,所以不能自发进行.
如表所示的数据是破坏1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质Cl2Br2I2HClHBrHIH2
能量(kJ)243193151432366298436
红磷(P)和Cl2发生反应生成PCl3和PCl5,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已知PCl5分解为PCl3和Cl2是可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魔方格
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有利于PCl5生成
B.反应2P(s)+5Cl2(g)═2PCl5(g)对应的反应热△H=-798 kJ•mol-1
C.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P(s)+3Cl2(g)═2PCl3(g)△H=-306 kJ•mol-1
D.其他条件不变,对于PCl5分解生成PCl3和Cl2的反应,增大压强,PCl5的转化率减小,平衡常数K减小
工业上利用CO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取氢气:CO(g)+H2O(g)⇌CO2(g)+H2(g)△H=-41kJ/mol
某小组研究在相同温度下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他们分别在体积均为V L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的时间/min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COH2OCO2H2
1400t1放出热量:32.8 kJ
2800t2放出热量:Q
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和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1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魔方格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__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_____.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现有容积相同且不变的甲、乙、丙三个容器,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入的气体和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Q)如下表所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容   器SO2(mol)O2(mol)N2(mol)Q(kJ)
210Q1
10.50Q2
10.51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