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①I-(aq)+ O

(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①I-(aq)+ O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 O3(g)==IO(aq)+O2(g)              △H1
②IO(aq)+H+(aq)HOI(aq)   △H2
③HOI(aq)+ I(aq)+ H+(aq)I2(aq)+H2O(l)    △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反应△H=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3)为探究Fe2+对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3),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14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 I
5.2
11.0
第2组
O3+ I+ 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图13中的A为           。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I3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14,计算3~18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2 I+O3+2H+==I2+O2+H2O(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H1+△H2+△H3(1分)
(2)(2分)
(3)①O3氧化I生成I2的反应消耗H+,使H+浓度减小(2分,其他合理表达也给分)
②Fe(OH)3(1分)   由于Fe3+的水解,体系中H+浓度增加,使O3氧化I的两个分步反应②和③的平衡向右移动,I的转化率提高
③BC(3分,错选不给分,少选且选对给1分)
(4)v(I3)==≈5.5×10-4mol•L-1•s-1(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1)臭氧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观察已知3个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难发现①+②+③不仅可以约去中间产物或中间反应物[如IO(aq)、HOI(aq)],而且可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即2 I(aq)+ O3(g) +2H+(aq) I2(aq) +O2(g)+H2O(l),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其焓变△H=△H1+△H2+△H3;氢离子表示强酸,如硫酸等,将臭氧持续通入NaI溶液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2NaI+O3+H2SO4Na2SO4+I2+O2+H2O或2NaI+O3+H2SO4===Na2SO4+I2+O2+H2O等;(2)由化学平衡常数定义式可得,I2(aq)+ I(aq) I3(aq)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或c(I3)/[c(I2)•c(I)];(3)①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臭氧将碘离子氧化为I2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2H+I2+O2(g)+H2O(或者第②③步反应的反应物中都有氢离子,第③步反应的生成物中有水),既消耗氢离子又生成水,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②图13中A不可能为Fe2+,因为加入Fe2+后,发生如下反应:2Fe2++O3+2H+==2Fe3++H2O、2Fe3++2I==2Fe2++I2,随着反应的进行,I消耗贻尽,持续通入O3,Fe2+完全转化为Fe3+,即铁元素只能以正三价的价态存在;图13中A为Fe(OH)3,依题意可知第2组反应后pH=4.1,则c(H+)= 1.0×104.1 mol/L,c(OH)= 1.0×109..9mol/L,由于Fe(OH)3(s)Fe3+ (aq) +3OH(aq),Ksp [Fe(OH)3]=c(Fe3+)×c 3 (OH)=4.0×10-38,则c(Fe3+)==≈4.0×108.3 mol/L,由于4.0×108.3 mol/L远远小于1.0×105mol/L,说明Fe3+已经完全沉淀,则A为Fe(OH)3;由于Fe3++3H2O Fe(OH)3+3 H+, Fe3+的水解导致体系中H+浓度增加,使O3氧化I的两个分步反应②和③的平衡向右移动,I的转化率提高;③对比表格中第1、2组实验前后pH可得,第1组pH增大,c(H+)减小,图中第1组实验所得I3浓度曲线先略为增大后几乎不变,第2组pH减小,c(H+)增大,图中第2组实验所得I3浓度曲线先显著增大后逐渐减小至无,根据上述分析可得,若c(H+)减小,I3浓度不会下降,A项错误;若c(I)减小,则反应③HOI(aq)+I(aq)+H+(aq)I2(aq)+H2O(l)的平衡左移,c(I2)也减小,导致I2(aq)+I(aq) I3(aq)的平衡左移,所以I3浓度下降,B项正确;若I2(g)不断生成,导致I2(aq)I2(g)的溶解平衡右移,既使溶液中c(I2)减小,又使 I2(aq)+I(aq)I3(aq)的平衡左移,则I3浓度下降,C项正确;若c(Fe3+)增加,Fe3+将I直接氧化成I2或发生反应2Fe3++2I==2Fe2++I2,则溶液中c(I2)增大,而海水中c(I)略为减小或忽略不计,导致I2(aq)+I(aq)I3(aq)的平衡右移,I3浓度增大,D项错误;(4)读图14,3~18s内第2组实验中I3浓度由 3.5×10-3mol/L增加到11.8×10-3mol/L,则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v(I3)==≈5.5×10-4mol/(L•s),此问需要注意纵坐标中 “c(I3)/ 10-3mol•L-1” 隐含的信息,计算时需要图中所得数据乘以“×10-3 mol•L-1”。
本题以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为背景考查了考生对中学化学的重要原理掌握情况;考查考生对热化学方程式含义、盖斯定律的理解,以及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计算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可逆性、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的理解程度;考查考生考查考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浓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考查考生读解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速率的因素的了解和理解。
举一反三
下列各图与表述不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T℃时,若起始时X为1.20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
B.图②中曲线表示向弱酸HA的稀溶液中加水稀释
C.图③b曲线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H<0,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图④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Δ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据图④,若除去0.1mol·L-1CuSO4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至pH约为7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向稀H2SO4中滴加少量Cu(NO3)2溶液
B.为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可先用饱和Na2CO3溶液浸泡,再加入盐酸溶解
C.反应N2(g)+3H2(g)2NH3(g)△H<0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氢气转化率增大
D.吸热反应“TiO2(s)+2Cl2(g)TiCl4(g)+O2(g)”在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S<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化学概念或原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为电池,输出电能
B.铅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和充电时的阴极均发生氧化反应
C.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D.任何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率、反应物的转化率就越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T ℃时,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容器中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至a点时v(H2)=1 mol·L-1·min-1
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H>0
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降低压强
D.T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