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茂名一模,11)研究小组分别用锌片、铝片、Cu和稀硫酸进行原电池的相关的探究,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实验电极甲电极乙IZnCuIIAl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3茂名一模,11)研究小组分别用锌片、铝片、Cu和稀硫酸进行原电池的相关的探究,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I中,甲电极反应为:2H++2eˉ=H2↑ B.实验II中,H+向Al定向迁移 C.两组实验溶液的pH均增大 D.实验II中,电子由铜转移到锌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I中锌比铜活泼,优先失去电子,则甲电极为负极,负极反应式为Zn-2eˉ=Zn2+,故A错误;实验II中铝比铜活泼,优先失去电子,则铝电极为负极,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故B错误;实验I和II中铜电极都是正极,正极反应式均为2H++2eˉ=H2↑,溶液中的氢离子被消耗,酸性减弱,因此两组实验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则实验II中电子从铝转移到Cu,故D错误。 |
举一反三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N装置中两个电极均为石墨棒)
A.C1上发生还原反应 | B.M 装置中SO42-移向Cu电极 | C.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M 中溶液pH变大,装置N中溶液pH变小 | D.Cu电极与C2电极上的电极反应相同 |
|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气体,用H2S、空气和KOH溶液可以组成燃料电池,其总反应式为2H2S+3O2+4KOH=2K2SO3+4H2O。 (1)该电池工作时正极应通入 。 (2)该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3)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溶液的pH (填“升高”“不变”“降低”) (4)有人提出K2SO3可被氧化为K2SO4,因此上述电极反应式中的K2SO3应为K2SO4,某学习小组欲将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取出检验,以确定电池工作时反应的产物。实验室有下列试剂供选用,请帮助该小组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1mol·L-1HNO3,1mol·L-1H2SO4,1mol·L-1HCl, 0.1mol·L-1Ba(OH)2,0.1 mol·L-1 BaCl2。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
| ①
| 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用pH试纸测其pH。
| 试纸呈深蓝色,经比对溶液的pH约为14,说明溶液中有残余的KOH。
| ②
| 继续加入 溶液,再加入 溶液,振荡。
|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含有K2SO4。 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溶液中没有K2SO4。
| ③
| 另取少量电解质溶液于试管中,先加 1 mol·L-1的H2SO4酸化,再滴入2~3滴0.01 mol·L-1KMnO4酸性溶液,振荡。
| ; 。
| (5)若电池开始工作时每100mL电解质溶液含KOH56g,取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电解质溶液20.00mL,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沉淀,将沉沉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恒重,测得固体质量为11.65g,计算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 。 (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假设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已知:M(KOH)=56,M(BaSO4)=233,M(BaSO3)=217) |
下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处通入空气,B处通入水煤气 | B.a电极的反应式包括:CO+4OH--2e-=CO32-+2H2O | C.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 D.如用这种电池电镀铜,当镀件增重6.4g,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水煤气2.24 L |
|
用气体传感器可以检测汽车尾气中CO的含量。传感器是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右图所示,该电池中电解质为氧化钇—氧化钠,其中O2-可以在固体介质NASICON中自由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O2-2e-=CO2 | B.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通过传感器流向电极b | C.工作时电极b作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 D.传感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尾气中CO的含量越高 |
|
用选项中的电极、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可组成原电池。下列现象或结论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 电极a
| 电极b
| A溶液
| B溶液
| 现象或结论
| A
| Cu
| Zn
| CuSO4
| ZnSO4
| 一段时间后,a增加的质量与b减少的质量相等
| B
| Cu
| Zn
| 稀H2SO4
| ZnSO4
| 盐桥中阳离子向b极移动
| C
| C
| C
| FeCl3
| KI、淀粉混 合液
| b极附近溶液变蓝
| D
| Fe
| C
| NaCl
| FeCl3
| 外电路电子转移方向:b→a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