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产生CO2的过程。(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产生CO2的过程。(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图表示的是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时产生CO2
的过程。

(1)写出a点以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到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Na2CO3溶液中含m mol Na2CO3,向其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使溶液中Cl和HCO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1,则滴入的稀盐酸中的HCl的物质的量等于________mol(用含字母m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CO32+H=HCO3
(2)HCO+H=CO2↑+H2O (3)
解析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时,发生的反应依次为
Na2CO3+HCl=NaCl+NaHCO3①    NaHCO3+HCl=NaCl+CO2↑+H2O②
(1)a点前发生反应①,离子方程式为:CO32+H=HCO3
(2)a点到b点发生反应②,离子方程式为:
HCO+H=CO2↑+H2O。
(3)根据反应①、②,当n(Cl)∶n(HCO)=2∶1时,Na2CO3部分转化为NaHCO3,所以:

解得n(HCl)=mol。
举一反三
一般测定样品中成分含量的实验应重复2~3次。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固体中混有的碳
酸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如图所示:
(1)如何检验A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重复进行了三次实验,得到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偏差,你认为可能引起测量结果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内原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也被碱石灰吸收
B.装置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
C.反应完成后,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D.加入稀硫酸的量不足、反应不充分
(3)为了让甲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在其他实验步骤都正确的条件下,你认为图中的实验装置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学的方案是:从图中所提供的装置中选择实验装置,代替甲同学实验装置中的B、C,通过测定放出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不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来计算。

选择最简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Ⅲ.丙同学的方案是:称取样品m g,并溶解,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得固体n g。
(1)配制100 mL 0.10 mol/L BaCl2溶液的实验中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外还有______(填仪器名称)。
(2)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n表示)________。
(3)Ca2、Ba2都可以使CO32沉淀完全,能否使用氯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溶液?__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有些物质已省略)。
若A为单质,E在常温下为液体,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F的电子式是________。
(2)下面对C物质结构、性质的推断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白色
B.具有强氧化性
C.晶体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
D.遇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只能使其变蓝色
(3)若C是含氧化合物且氧为18O时,则C与D反应所得产物的摩尔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①把水加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收集产生的气体
②把红热的铁丝伸入①中产生的气体中,有黑色固体生成
③把②中产生的固体放入盐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中反应,过氧化钠作氧化剂,水作还原剂
B.②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放热反应
C.③中的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不含有Fe2
D.将①中所得溶液加入到③的溶液中,静置,溶液颜色加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碱,1926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
更为进侯德榜制碱法,也叫联合制碱法,两种制碱的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图:
  
氨碱法生产流程                       联合制碱法生产流程
(1)向沉淀池中通入CO2和氨气时,应先通入氨气的原因是                             
(2)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从沉淀池中分离沉淀的操作是        
(3)氨碱法生产流程示意图中的Y是                 ,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                                
(4)联合制碱法中从滤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   (选填编号)。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能增大NH4+的浓度,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能提高Na+的浓度, 使NaHCO3结晶析出
d.通入氨气能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5)联合制碱法相比于氨碱法,氯化钠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Ⅰ,联合制碱法的另一项优点是                                                          
(6)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可以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已知样品质量为ag,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时称重为bg,则纯碱的质量分数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小组欲测定过氧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物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准确称量a克样品,下列后续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A.隔绝空气加热,冷却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1g
B.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并蒸干,称量剩余固体质量m2g
C.与足量水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1L干燥气体
D.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并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V2L干燥气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