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分)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A.往烧瓶中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 15 分) 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发生装置如图所示)。
(1)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填序号) A.往烧瓶中加人MnO2粉末 B.加热 C.往烧瓶中加人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甲方案: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AgCl质量。 乙方案: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丙方案:与已知量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CaCO3质量。 丁方案:与足量Zn 反应,测量生成的H2体积。 继而进行下列判断和实验: ① 判定甲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② 进行乙方案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稀释一定倍数后作为试样。 a.量取试样20.00 mL,用0 . 100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消耗22.00mL,该次滴定测得试样中盐酸浓度为 mol·L-1 b.平行滴定后获得实验结果。 ③ 判断丙方案的实验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已知:Ksp(CaCO3 ) = 2.8×10-9、Ksp(MnCO3 ) = 2.3×10-11 ④ 进行丁方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器具已略去)。
(i) 使Y形管中的残余清液与锌粒反应的正确操作是将 转移到 中。 (ii)反应完毕,每间隔1 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次减小的原因是_(排除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 |
答案
(1)ACB(按序写出三项) (2)①残余清液中,n(Cl-)>n(H+)(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 0.1100 ③ 偏小 ④ (ⅰ)Zn粒 残余清液(按序写出两项) (ⅱ) 装置内气体尚未冷至室温 |
解析
(1)注意加药品时先加入固体MnO2,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浓盐酸,最后才能加热。 则依次顺序是ACB (2)①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Mn2++Cl2↑+2H2O,可以看出反应残余液中c(Cl-)>c(H+),用甲方案测得的是c(Cl-),而不是(H+)。 ②根据c(盐酸)×V(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c(盐酸)=c(氢氧化钠)×V(氢氧化钠)/ V(盐酸)="22.00mL×0.1000" mol·L-1/20.00mL="0.1100" mol·L-1。 ③由于KSP(MnCO3)<KSP(CaCO3),过量的CaCO3要转化为一部分MnCO3,由于M(MnCO3)>M(CaCO3),故最终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导致测得的c(H+)偏小。 ④Zn与盐酸反应放热,因此,冷却后气体的体积将缩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基本操作、实验的设计与评价等,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
举一反三
(15分)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为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
(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 ;通入N2的目的是 。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其操作方法是 。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00mol·L—1I2溶液VmL,则1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 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
(18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⑶ 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_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⑸ 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 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 mL。滴定反应如下: Cu2+ + H2Y2- = CuY2- + 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
(11分)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主要是NO而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图中K为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F是一半空的注射器。
请回答有关问题: (1) 设计装置A的目的是 ; 为达到此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K,且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当装置C中产生 时,关闭K。 (2) 在完成(1)中的“操作”后,将装置B中铜丝插入稀硝酸,并微热之,观察到装置B中的 现象是 ; 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装置E和F的作用是 ;为实现此作用,其操作方法是 。 (4) 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氮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兼有 的功能。 |
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600℃便开始分解,分解产物是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某学生将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后的试样溶于水制成浓溶液,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他向试样溶液中缓缓地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试样含有什么成分?
(1)如果加热温度在600℃以上,再向所得固体的试样溶液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品红溶液不褪色,CuSO4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试分析试样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 _________,解释这种现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_ _;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无水亚硫酸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加入了足量的稀盐酸后,品红溶液和CuSO4溶液中都无明显的现象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CH2)6N4H+与1mol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Ⅰ 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 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1)根据步骤Ⅲ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是 。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0mol/L,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