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0.01 mol·L-1H2SO4滴定0.01 mol·L-1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一滴H2SO4;②少加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用0.01 mol·L-1H2SO4滴定0.01 mol·L-1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 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了一滴H2SO4;②少加了一滴H2SO4(设一滴为0.05mL)。则①和②中[H+]之比的值是( )。 |
答案
D |
解析
多滴一滴硫酸c(H+)=(0.01×2×0.05×10-3)mol÷0.1L=1×10-5mol/L,则少滴一滴c(OH-)=1×10-5mol/L,c(H+)=1×10-9mol/L;故差为104倍 |
举一反三
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已省略)。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分解);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 试管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C17H36C8H18+C9H18 C8H18C4H10+C4H8 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有机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反应。其可能结构为( )(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下同)
(3)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4)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甲烷 ②乙烯 ③液态烷烃 ④液态烯烃 |
(9分)8.34gFeSO4·7H2O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 。 (2)取适量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2)中生成的气态物质,并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不考虑装置内空气的影响)。
①试剂X的名称是 。 ②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c→ 。 ③充分反应后,利用装置III中圆底烧瓶内混合物测定已分解的P的质量,其操作步骤为:第一步:向圆底烧瓶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直至沉淀完全;第二步:过滤混合物,在过滤器上将沉淀洗净后,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称重。第三步:继续烘干、冷却并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若最终得到沉淀的质量为Wg,则已分解的P的质量 (填计算式) 。 |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CO32- | B.检验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再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C.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SO | D.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入氯水呈红色,原溶液中一定含Fe2+ |
|
(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⑵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NaOH固体的目的是。 ⑶在干燥管B里不能选用的干燥剂是(填序号)。 A 碱石灰 B 生石灰 C 五氧化二磷 D 氢氧化钠 ⑷在C的玻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⑸E装置中盛装浓硫酸的目的是 。 ⑹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aL,则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b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用含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图所示),以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可供选用的试剂有:浓H2SO4、浓硝酸、6 mol·l-1 NaOH溶液。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有关实验操作:a、往试管中放入适量的铝合金样品;b、从分液漏斗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A溶液;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测定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A中可选用的溶液是 (3)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实验中测得样品的质量为W g ,氢气的体积为aL (标准状况),则样品中Al的质量分数为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