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 【实验探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 【实验探

题型:0113 会考题难度:来源: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以下装置制取并探究氨气的性质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
【实验探究】
(1)A中的反应___(填“是”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A装置还可用于制取____气体(只填一种)。
(3)若有10.7 g NH4Cl固体,最多可制取NH3(标准状况)的体积是____L(NH4Cl 的摩尔质量为53.5
g·mol-1)。
(4)实验室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
(5)C、D装置中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___(填“C”或“D”)。
(6)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挤压E装置中的胶头滴管,滴入1~2滴浓盐酸,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7)为防止过量氨气造成空气污染,需要在上述装置的末端增加一个尾气处理装置,合适的装置是____(填“F”或“G”)。
【知识拓展】
(8)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Ca(OH)2并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实验室利用此原理,往生石灰中滴加浓氨水,可以快速制取氨气。你认为生石灰可用下列 ___物质代替(填序号)。
A.碱石灰(NaOH与CaO的固体混合物)
B.NaOH固体
C.硫酸溶液
D.石灰石(CaCO3)
【知识应用】
(9) 2010年11月9日晚,我省宁德市一冷冻厂发生氨气泄漏事件,500多居民深夜大转移。假如你在现场,你会采用什么自救方法?
答案
(1)不是
(2) O2(或氧气,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3)4. 48
(4)向下排空气法
(5)D
(6)有白烟生成
(7)F
(8)A B
(9)
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撤离。
②低头弯腰,往低处跑,迅速撤离。
③逆风奔跑,迅速撤离。
④戴上防毒面具,迅速撤离。
举一反三
木炭与浓H2SO4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CO2↑+2SO2↑+2H2O 为检验该反应的三种产物,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
(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 。
(4)装置E中的试剂为____,用于检验___。
题型:0127 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a、b为金属电极,c、d为石墨电极,通电前乙池的两试管中均充满稀硫酸,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端为______极(填“正”或“负”);d为___极(填“阴”或“阳”)。
(2)d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3)若要利用甲池在铁片上镀银,则b电极材料为____,电镀液为___溶液。
(4)通电一段时间后,当乙池中两试管共收集到33.6 mL气体(标准状况)时,铁片的质量增加___g。
题型:0127 会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已知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炭粉反应。
(1)写出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装置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___,可确定的产物是____。确定装置②在整套装置中的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__溶液吸收。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