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国会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⑵据材料二,指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4分)
材料四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建国后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2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之处?(2分)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
(5) 1954年和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国之行引发了网民们对中美两国地位和未来的热议。你认为美式民主和中式民主各自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2分)
(3)革命性和民主性: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4分)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5)理解:1954年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宪法增加了“依法治国”的新内容,标志我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2分)
基本特点:美国:分权制衡;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其实考查的就是中央官职的表现,联系史实可知,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废丞相,设内阁。第(2)问,从材料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以及“英国议会制定”“美国国会制定”“法国国民议会颁布”可知,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第(3)问,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联系课本回答其积极作用即可。这部约法从法律上彻底否定了君主专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第(4)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一种间接民主制度避免了雅典的直接民主的弊端。第(5)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宪法增加了“依法治国”的新内容,标志我国进入建设法治社会的新时期。对比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可知美国实行分权制衡;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一系列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点评:注意比较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区别
类别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
   


经济
基础
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 
权力
主体
是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民负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权力
机关
活动
原则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处于领导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举一反三
下列各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君主专制政体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教材中引用唐章碣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提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A.统一方国,焚书坑儒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5分)
(2)结合有关史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近代化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5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三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4)材料三“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5)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朝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片:(13分)


图四 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大政治制度?图2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3分)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反映出统治阶级内部什么矛盾的激化?(4分)
(3)图4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4分)
(4)综合上述问题,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