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

(16分)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
材料一 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挟名而已。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判,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宋史》卷131《职官》
材料二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主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8分),并分析其突出特点。(4分)
(2)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和美国二者分权的目的有何本质差异。(4分)
答案

(1)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答四点得8分)
突出特点:分化事权;职权分离。(4分)
(2)宋朝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分)美国分权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比较分析的能力。第(1)问,解答时必须依靠材料归纳,第一小问由材料中“三公不常置”、“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台、省、寺、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庶务。”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由措施分析归纳,即分化事权;职权分离。第(2)问,考查比较的分析的能力,联系宋朝玉美国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目的等角度分析归纳,宋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美国为了权利的制约与平衡,保证民主制度的实施等。
举一反三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郡国并行制C.分封制D.行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制,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的郡国并行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D.清朝的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违背元朝对行省职权规定的是
A.发生灾荒要呈报中书省B.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
C.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D.自行合理调整农业税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贾六作官是通过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地方官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