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时说:“因于有此制度,而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政府由民众所组成,用不着另有代表民意机关来监督政府之行为。”这项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钱穆先生在论述中国古代一项政治制度时说:“因于有此制度,而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政府由民众所组成,用不着另有代表民意机关来监督政府之行为。”这项制度应该是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因于有此制度,而使政府与社会紧密联系,融成一体”强调了科举制的政治功能。通过科举考试,士子获得了参政的机会,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统治权力再分配的问题,相应地扩大了统治基础;科举制便于笼络人心,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有助于封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者极为重视科举制的原因所在。 |
举一反三
人们对中国古代君主的称呼或以年号相称,或以庙号,谥号相称,按上述习惯以下对古代君主的称呼归类完全一致的是A.周文王 秦始皇 | B.汉文帝 汉光武帝 | C.清太祖 道光帝 | D.清圣祖,咸丰帝, |
|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 ( )A.笼络民心 | B.加强中央集权 | C.强化皇权 | D.稳定统治秩序 |
|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认为,科举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居于中心地位,是维系儒家意识形态和儒家价值体系正统地位的根本手段。其主要依据在于科举制度A.将地主阶级中最优秀成员纳入统治阵营 | B.彻底扭转了传统社会的等级和门第观念 | C.将儒家伦理渗透到社会阶层的变动之中 | D.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宫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
|
《新唐书·选举制》记载:“每岁仲冬,州、县、馆、监举其成者,送之尚书省。而举选不由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度一直延续至唐代 | B.唐代选官制形式多样 | C.科举考生必须由馆学推荐 | D.“自列于州县”“即落榜 |
|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茂同郡护羌校尉(官名)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而琰子嘉(即王琰之子王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学识渊博通达的人)。嘉时还为散骑郎(官名),冯翊郡(地名)移嘉为中正。”该材料主要表明中正官A.以严格的考试作为录用标准 | B.大多在中央官员中选置产生 | C.从各郡现任官员中选拔兼任 | D.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