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

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合195市亩;而秦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
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
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干数字“195市亩”和“31市亩”,可说明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为精耕细作,土地多了耕作不过来,从而也可以看出这是小农经济,规模比较小。也从另一个方面看出我国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A、B、D三项均正确,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C。
点评:古代农业生产方面的知识点主要有:1、生产工具的进步,商周时期主要是石器,但是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战国的到普遍的应用;此外,犁耕技术也不断的进步;2、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如漕渠、白渠、都江堰等。3、技术的不断提高,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的完善。
举一反三
元代王祯指出:“田尽而地,地尽而山,山乡佃民,必求垦佃,犹不胜稼。”这反映的本质是                                                     
A.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小农经济阻碍经济发展
C.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D.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秦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A.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B.铁犁牛耕的推广
C.土地国有制的存在D.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做咱咋做。”这表明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哪一特点?(   )                                                        
A.农业生产具有盲从的一面B.农户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C.技术含量的低下和简单D.农民生活无忧,幸福洒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形态主要还是自然经济,然而,以广大农村为依托的民族革命战争,却打败了资本主义经济相当发达的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自然经济就其本身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是(  )
A.相对比较封闭,不会被战争所破坏
B.经济活动不要求过于复杂的劳动和封闭性
C.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不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目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礼记》载:“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采邑)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反映了西周土地制度的特点是         (   )
A.土地国有制B.土地私有制
C.等级占有制D.家族占有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