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
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图文,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4分)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3分)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3分)
答案

(1)农业: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2分)
手工业:冶铁业发达,冶铁技术高超。(1分)关系:农业发展与手工业进步相互促进。(1分)
(2)涌现出众多的商业都市;(1分)商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或政府设置市场开展商业活动);(1分)官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管理。(1分)
(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1分)
评价:一方面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答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亦给分);
另一方面阻碍了商业的进步。(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1)材料一反映出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4分)
材料三  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2分)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形成了“南稻北粟”的格局,这主要取决于             
A.当地的自然条件B.当地居民的喜好
C.政府的鼓励措施D.受外来作物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际上反映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阶级内部的斗争
C.周王室和诸侯王之间的斗争D.奴隶平民与奴隶主的斗争
福牛乐乐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吉祥物。牛是与人类最亲近的动物之一,它友好、忠厚。《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反映了                              
A.牛耕的出现B.耕犁的推广C.铁农具的使用D.周王室衰微

从图8的秦印、汉瓦与画像石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①秦印中的文字多为小篆              ②东汉画像石反映出当时牛耕的景象
③汉瓦中多为篆、隶字体              ④文物反映着秦汉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