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
答案
A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从“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的数字显示山东、江西省州县数与集市数呈正比关系,说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BCD项中信息在图表中无法体现,故本题选择A。 |
举一反三
《宋刑统》:“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食材以肉类为主 | B.重视食品安全 | C.制裁强行买卖行为 | D.食品中添加了有毒物 |
|
(25 分)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治者类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音:cuan意:烧火煮饭) 者不知其几。故曰,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若使倾财而委之沟壑,则奢可禁。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揖《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 材料二 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使得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 世纪50 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 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 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 ——摘编自[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陆楫的消费观,(12 分)并概括指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5 分)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图 清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图 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至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有专家指出,以文献记录为准,安徽在两汉时共有76座县治城市,仅占全国的5%左右。其分布是淮北36 (47.4%)、江淮30(39.5%)、皖南10(13.1%)。安徽有50个汉代城市遗址,许多汉城规模较小。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汉代政治中心在我国北方 | B.当时郡国主要在分布黄淮地区 | C.两汉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 D.统治者不够重视安徽地区开发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