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

“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宁波帮”形成于明末清初,崛起于五口通商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1984年8月1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曾进一步发出号召“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4分)并分析其经济思想产生的根源。(2分)
(3)自近代以来,宁波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其具体史实。(4分)
(4)联系材料一、四,请结合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说明“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的原因。(4分)“乾隆帝决定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是清政府何种政策的具体表现?(2分)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宁波帮”企业的发展在近代遇到的主要阻碍因素又是什么?(3分)
(5)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五口通商后,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12分)
答案
(1)差异:①晋商和徽商: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2分)
②宁波帮: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2分)
(2)①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2分)
②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2分)
③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分)
(3)史实:①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宁波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被迫对外开放。(2分)
②1984年宁波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2分)
(4)①原因:浙江商人诚信;善于创新、团结;具有现代商业意识。(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如有其它言之有理答案皆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得超过4分。)
②具体表现:闭关锁国政策。(2分)
③根本原因:维护封建自然经济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
④阻碍因素: 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3分)
(5)①受到浙东学派“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②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③宁波帮敢为天下先,勇于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
④宁波地方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和商业传统。
⑤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⑥辛亥革命后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的热情等。(12分,每点3分,任意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如有其它言之有理答案皆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得超过12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B.柜坊C.飞钱D.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所反映的实质是
A.杜绝在乡村以及边远地区设市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惟一场所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D.州治、县治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上海为华亭分县。大海滨其东,吴淞绕其北,黄浦环其西南……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
——嘉庆《上海县志》
材料二
苏州河曾经是一条宽达5000米的大河。宋元之间,河道逐渐狭窄,到明初河宽仅500余米。
材料三
1912年至1925年间,苏州河畔,烟囱林立,船行如织。刚从日本回国途经上海的郭沫若,望着河岸的烟囱,吟颂道:“啊,巨大的烟囱中,盛开着20世纪文明的黑牡丹。”
材料四
1909年建在苏州河下游的闸北水厂,5年后水厂被迫加氯消毒,23年后,水厂迁至杨浦黄浦江边。到了50年代末,苏州河已像是上海城区胸口的一条黑色的带子。“文革”时期,苏州河已是臭名在外。当时的上海市曾发动数万人“向苏州河宣战”,从河底挖泥,但事倍功半,苏州河的污染仍在加剧。 苏州河边的人们,痛恨她,诅咒她,但却只能忍受。开放之初联翩而至的欧美人、日本人、港台人,他们却不喝上海的水,而是自备饮用水。这让书记市长们非常难堪。
材料五
1983年中国第一个世行(世界银行)项目,被命名为“苏州河合流污水一期工程”。朱镕基市长曾将治好苏州河比作向上海人民还债,债权人是苏州河和她两岸的人民。……21世纪初苏州河干流的黑臭基本消失。“看得见苏州河的房间”,也已成为房地产商的广告口号。
——以上材料均摘自《南方周末》  2001-09-29
(1)上海县是何时从华亭县分治而出的?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分治的?(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元以来导致苏州河变窄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推断苏州河两岸有哪些不同类型的企业?你怎样看待郭沫若当时的心情和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河流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1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代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镇是
A.汉口B.苏州C.佛山D.景德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