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4分)
答案
(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4分)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4分)
(2)理学的产生。(2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写出两点得4分。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3) 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分)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答出其中两点4分)
(4)努力: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答出其中两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背景: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概括出其背景,即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题目要求“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所以回答前要考虑到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统治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只要结合史实回答即可。如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
新发展: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之后“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可以推断出是指理学的产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如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等等。
原因:材料三中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是指明清之际的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他们由于处在封建社会,所以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这一题需要从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作为根本原因来回答,即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蓝图”:这一问在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只要基础知识熟悉,就可回答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等。
(4)努力:这一题需要回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而做出努力的相关史实,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回答。即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举一反三
(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6分)
材料一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后来孟子和荀子初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论方面,他们是一致的。西汉时期,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误并予以改正。(6分)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这一思想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6分)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3)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朱熹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并分析其本质目的。(4分)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6分)如果要给以上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学以至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②“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③“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④③①②D.③①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其中,古代中国文明的文化传播模式是(    )
A.单向性辐射B.由外向内辐射
C.多向交汇型D.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