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曾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受其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也曾出现这一格言。另一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非常景仰中国文化,他称孔子为“中国的苏格拉底”。
——摘自《谈明清之际的中学西传》
材料三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 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经济及文化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掀起“中国文化热”(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所提出的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6分)简要分析促使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历史背景。(4分)
答案

(1)主张:反对三纲五常,崇尚自然之性;认为人皆有私,主张发扬人性。(4分)经济背景:工商业兴盛,资本主义萌芽。(2分)文化背景: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维护专制统治。(2分)
(2)原因:借助中国儒家学说中民本等相关思想,弘扬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观念(2分)
(3)评述:梁启超反对一味学习西方和一味鄙视外邦知识的做法,提出根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吸收西方进步思想,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与创新。(6分)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任答两点给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中文字内容不难发现李贽主要表达了两个方面的看法,即反对三纲五常,崇尚自然之性;认为人皆有私,主张发扬人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是明末著名思想家,结合明末时代特征可以直接归纳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即经济上,工商业兴盛,资本主义萌芽;文化上,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维护专制统治。(2)从材料二文字伏尔泰和狄德罗推崇儒家思想的内容中可以联想到儒家思想与启蒙思想在内容上的相似点,进而可以找出“中国文化热”的原因,即借助中国儒家学说中民本等相关思想,弘扬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观念。(3)材料三中文字“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乌从而歌舞之”可知梁启超主张据中国国情和文化特征,吸收西方进步思想,达到两种文化的结合与创,反对一味学习西方和一味鄙视外邦知识的做法。依据材料中时间特征“1916年”,可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举一反三
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一观点
①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的反应 ②实质是儒家的返本和再造
③反映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     ④成为当时中国主流政治思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选项中对这些观点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0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4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甄(1630—1704)在《潜书•全学》中说:“自秦以来,屠***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与唐甄观点相似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C.“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
D.“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