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
(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的主张。
王夫之
(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共”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思想家
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1689——1755年)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1694——1778年)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1712——1778年)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2分)依据材料二,分别概括三人各自的主张(6分)
(2)上述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6分)
答案

(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2分)主张: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伏尔泰——平等、自由、民主(或开明君主制);卢梭——主权在民。(6分)
(2)材料一:发展了“经世致用”思想,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启蒙作用。(3分)材料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了思想准备。(3分)
(3)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思想文化专制。(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比较分析“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共治” “循天下之公共”即可得出他们的共同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可依据材料表格内容以及课本所学,分别概括三人主张即可。
(2)“东西方两种思想对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抓住其中的答题点即“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类总体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的,结合史实可以发现东西方这种思想都对各自这种历史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本题从深层次比较了东西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启蒙并没有走出书本所产生的影响极其有限,究其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回答即可。
举一反三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分)不同的思想认识是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要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认识符合时代要求,推动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反对用德礼刑政把“千变万化活泼之理,而执之以为一定不可易之物”,要求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他反对礼教的虚伪,还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对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曾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受其影响,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中也曾出现这一格言。另一位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非常景仰中国文化,他称孔子为“中国的苏格拉底”。
——摘自《谈明清之际的中学西传》
材料三 今世所称好学深思之士,有两种:一则徒为本国思想学术界所窘,而于他国者未尝一涉其樊也;一则徒为外国学术思想所眩,而于本国者不屑一厝其意也。夫我界既如此其博大而深赜也,他界复如此其灿烂而蓬勃也,非竭数十年之力,于彼乎,于此乎,一一 撷其实、咀其华,融会而贯通焉,则虽欲歌舞之,乌从而歌舞之?……不知己之所长,则无以增长光大之;不知己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补正之。
——1916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主张。(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思想产生的经济及文化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为什么要掀起“中国文化热”(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所提出的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6分)简要分析促使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历史背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以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一观点
①是对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的反应 ②实质是儒家的返本和再造
③反映作者限制君权的主张     ④成为当时中国主流政治思想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中国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观点
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②“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下列选项中对这些观点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世纪三位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