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
材料三 张謇16岁中秀才,1885年中举人,1894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甲午战争后,张謇毅然弃官从商,他明确表示:“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1899年,张謇在自己的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大生”二字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表明办厂目的在于让天下广大民众得以生存。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五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六 1872年,陈启沅从安南(今越南)回到广东,他的家乡盛产原料茧,当地农民有缫丝传统,因而人员可大量招募。于是,他仿效在安南的法国式缫丝机器,亲手设计绘制了两套机器图样。全部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缫丝车和丝釜都由当地制造,其中丝车改为木制,丝釜改用陶制,仿制了“法国式(共拈式)”的缫丝机,于1874年在南海县西樵简村堡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蒸汽缫丝厂“继昌隆”。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俗称“丝偈”,该厂雇佣工人六七百,出丝精美,行销欧美,获利甚厚。不久,因被视为异端,于1881年被南海知县下令关闭。
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家的保兴面粉厂遭到当地保守势力的阻扰,说工厂的兴建破坏了“风水”,将官司打到督抚衙门,反复再三,最后在两江总督刘坤一支持下,官司才告一段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么?(4分)
(2)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弃官从商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6分)
(4)材料四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2分)
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5)材料五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2分)
(6)材料六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如何?(2分)
答案
(1))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2分)
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分)
(2) 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2分)
(3) 背景:
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②“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分)
(4)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
因素:列强侵略(半殖民地的杜会环境)。(2分)
(5)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分)
(6)发展状况:(2分)
发展艰难,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分离。主要原因是外国的商品倾销的冲击。(2)中国的商办企业在沿海地区最早出现,主要是外国的商品对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的早,市场相对广阔。(3)张骞弃官从商的背景可以从当时的政治上、经济和思想等几个方面分析:在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在经济上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环境相对好转;在文化思想上,西方思想的传播,实业救国思潮等。(4)从图示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轻工业在此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重工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性质的影响。(5)民族工业发展的阻碍力量主要是由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后来出现的官僚资本主义构成。(6)材料六反映了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实力的压制,同时又对外国资本具有依赖性。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举一反三
1882年,商人何琨山计划在广州创办自来水公司,结果因为‘有伤风水’而未建成,这种情况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帝国主义束缚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封建主义束缚
C.民族资本主义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束缚
D.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没有发展的可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根源是
A.民族危机的加剧 B.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意识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D.民主政治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公元前1年,汉哀帝一次就赠送匈奴单于“衣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絮三万斤。”
材料二 今棉之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的20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价售价下降了25%左右,棉布的进口量增加了27%。洋布开始以低廉的价格迅速占领中国沿海以及内地农村的广大市场。到90年代出现了“通商大埠,及内地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
材料四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请回答:
(1)读材料一,丝绸之路开通后,我国的丝绸不断外销,为中国赢得了什么称号?(2分)
(2)读材料二,比较各种衣被原料,说出棉布后来居上盛行一时的原因。(2分)
(3)读材料三,出现上述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4)读材料四,继昌隆缫丝厂等同类企业的出现,说说这些企业出现的背景是什么?(3分)简要概述其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历程(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95年7月19日清政府发了一道上谕:“迭据中外臣工条陈时务……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机器、开各矿、折南漕、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约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此应及时举办。”以下对该上谕的解读正确的是(    )
(1)该上谕发布的背景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的失败
(2)表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的政策由压制到放宽
(3)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A.(1)(2)(4)B.(2)(3)(4)C.(1)(4)D.(1)(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