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曲线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信息。比较表中的两条曲线,提取两项有关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曲线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信息。比较表中的两条曲线,提取两项有关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曲线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多种信息。

比较表中的两条曲线,提取两项有关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示例一 信息:政治上,“共和”使用的次数在1918年是最高值,然后逐渐减少;1918年底共和使用次数处于最低:“民主”的使用次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22年以后直线上升。说明: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倒行逆施造成了人们对民主的向往。民国初,由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共和政治受挫。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示例二 信息:思想上,从1915年到1918年“共和”比“民主”的使用次数多:而在1919年以后“民主”比“共和”的使用次输增多。说明:由于政治上民主共和受挫,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造成了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便往,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既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讲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明确两条曲线的变化特点:“民主”的使用次数逐渐上升的趋势,从1922年以后直线上升。“共和”使用的次数在1918年是最高值,然后逐渐减少;1918年底共和使用次数处于最低;从1915年到1918年“共和”比“民主”的使用次数多:而在1919年以后“民主”比“共和”的使用次输增多。其次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可以结合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归纳。政治上,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统治、倒行逆施,袁世凯复辟帝制。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举一反三
下图《宽容》展示北大各具特色的风流人物。其中辜鸿铭主张:忠于中国之政教;刘师培主张:君政复古;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等。由此可知,该画主要体现的实质是
A.文化的全面革新B.教育的重要意义
C.大学的教育地位D.开放的办学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D.马克思主义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D.文学革命的推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